告别充电焦虑?宝马i7全固态电池实测报告

近日,宝马集团在慕尼黑启动全球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ASSB)的i7测试车道路实测,标志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迈入全新阶段。作为宝马与Solid Power深度合作的里程碑,此次实测不仅验证了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的工程化潜力,更揭示了未来电动出行的三大核心突破方向。

一、技术突破:固态电池重塑电动出行逻辑

本次实测的i7测试车搭载Solid Power研发的大尺寸硫化物全固态电芯,其技术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告别充电焦虑?宝马i7全固态电池实测报告-有驾

1. 能量密度跃升:电芯能量密度达390Wh/kg,较主流锂电池(220Wh/kg)提升近80%,为车辆突破1000公里续航提供物理基础。其原理在于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液态电解液,如同将液态馅料升级为固态压缩饼干,单位体积储能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2. 本质安全革新:固态电解质具备不可燃特性,从根本上消除热失控风险。测试车在-30℃极端低温及高压工况下的稳定表现,印证了该技术对复杂使用场景的适应性。

3. 结构设计优化:创新模组结构与宝马电驱系统高度集成,电池包空间利用率提升30%,为车辆空间布局创造更多可能。

告别充电焦虑?宝马i7全固态电池实测报告-有驾

二、实测战略:开放协作加速技术落地

宝马的实测策略凸显其技术产业化智慧:

- 平台兼容验证:采用现有车型平台适配固态电池,证明新技术可与传统制造体系无缝衔接,大幅缩短量产周期。测试聚焦电芯膨胀管理、压力控制等核心课题,为2030年前规模化应用积累关键数据。

告别充电焦虑?宝马i7全固态电池实测报告-有驾

- 全球协作网络:依托与Solid Power长达9年的战略合作(2016年至今),双方共建帕尔斯多夫电芯制造技术中心(CMCC),完成从实验室研发到试制产线的完整闭环。宝马电芯产品技术中心(BCCC)更联动全球近300家合作伙伴,构建覆盖材料、制造、回收的创新生态。

三、中国布局:本土化研发驱动可持续生态

中国市场在宝马电动化战略中扮演核心引擎角色:

告别充电焦虑?宝马i7全固态电池实测报告-有驾

- 产学研深度融合:2024年与清华大学成立未来出行联合研究院,聚焦固态电池热管理、新材料开发等关键技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新发布的《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已将宝马采用的硫化物技术路线纳入规范体系。

- 全生命周期管理:沈阳生产基地建立"技术共创-量产突破-循环利用"完整链条。2017年搭建的电池溯源管理系统实现退役电池100%闭环回收;2022年新增百亿级动力电池项目,为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及未来固态电池量产奠定基础。

- 科技协同创新:与华为、阿里巴巴合作推进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及智能座舱研发,赋能"中国智造,全球标准"战略。

告别充电焦虑?宝马i7全固态电池实测报告-有驾

四、行业启示:固态电池商业化路径渐明

宝马实测推进引发连锁技术效应:

- 产业化进程加速:奔驰(目标450Wh/kg)、丰田(2027年量产计划)、QuantumScape等企业的技术竞赛,推动固态电池窗口期提前。

- 规模化降本可期:Solid Power宣称电池材料96%可回收,待规模化应用后,当前高成本痛点有望通过循环经济模式化解。

- 用户价值升级:续航焦虑的消除与安全性能的飞跃,将重构消费者对电动出行的信任体系。

> 前瞻视角

>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高乐指出:"技术创新必须与用户需求同频共振。"从慕尼黑的实测车辆到沈阳的智造基地,宝马正以"全球协作+本土创新"双轮驱动,推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当i7测试车驶过结冰的街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寒冬中稳定输出的电能,更是一个无需妥协续航与安全的电动未来正加速驶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