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重创二手车市场行业痛点何解

西安那场冰雹,砸得不仅是车,还有二手车市场的信心。你听这个数据,某二手车商场200多辆车受损,另一个商家说自己300多辆车因停车场露天被砸凹陷。五百多辆车,直接或间接因为一场天气事件需要降价处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一场冰雹,能让一些商家数百台车直接掉价。这些车本来是市场里的流通资产,突然变成了“次品”。乍一看,就像一个行业被“冰雹砸垮”了似的。

但先别急着下结论。事情没那么简单,二手车市场的损失,也是需要拆开来看的。先说车价,很多人以为二手车降价就是亏得一塌糊涂。实际上,二手车商的利润空间本来就没那么大。按照行业里的常规,一个二手车商能有10%-15%的毛利率,就算是“不错”的水平了。而这次冰雹损伤,直接让损毁车辆的价格打了个折,这个折扣有多大,取决于损伤程度。轻微的凹痕、刮蹭,修一修还能卖个差不多的价格;但如果是彩钢瓦砸坏了车顶,或者玻璃碎了,那维修成本就上去了,利润空间自然就被压缩了。

冰雹重创二手车市场行业痛点何解-有驾

保险赔付呢?很多人可能会问,二手车商不是可以走车损险吗,赔了钱不就没事了吗?确实,理论上车损险能够覆盖冰雹这类天气导致的损坏。但问题来了,保险赔付是有时间的,不会马上到账。而这段时间内,车商的库存就压在那儿,进货、销售的节奏都会被打乱。再加上维修费用、后续降价处理,这些都是一笔实打实的成本。更关键的是,保险公司赔了钱,也不会赔得“完全够用”。举个例子,一辆车原本售价10万元,冰雹砸坏了车顶,维修成本2万元,保险公司赔付这2万元是没问题的。但实际情况是,市场对这种修过的车本能会有些抵触,价格可能会降到9万元甚至更低。这一来一去,车商的损失还是存在。

再往大一点的行业角度看,这场冰雹还暴露了二手车市场的另一个长期问题——露天停车场的普遍存在。这次西安受损的二手车,大部分都停在城中村的露天场地。这些场地租金便宜,但遮阳棚、围挡的质量普遍不高,遇到极端天气,很容易出问题。这些停车场本质上是这个行业的“低成本操作”的缩影。二手车市场的生意,在国内还没完全成熟,很多商家都在用尽可能低的成本去维系运营。而这种模式,一旦遇到极端情况,就会暴露出巨大风险。

冰雹重创二手车市场行业痛点何解-有驾

是不是觉得有点绝望?但其实也没那么严重。二手车市场的这些问题,不能完全用账面损失来看。受损车辆降价处理,不一定是完全亏本的。很多二手车商会在这种情况下,用“受损车低价处理”的噱头吸引流量。买车的人看到价格便宜,虽然知道车有点小问题,但只要问题不影响使用,还是有不少人会愿意买。这部分车商虽然利润受损,但通过低价车拉来了人流,可能又能带动其他非受损车的销售。

再说保险赔付的部分,其实对很多车商来说也是缓解压力的方式。即使赔付的金额不能覆盖所有损失,但至少能部分覆盖维修费用。另一方面,车商并不是每次都在等保险赔完才处理车辆,有些商家会直接先把车修了,尽快卖掉,流通起来比压在手上更划算。

还有一种可能性,大家没想到——这次冰雹事件,对于一些二手车商来说,可能是个“机遇”。市场上的二手车供应量因为受损而暂时减少,部分商家趁机加快其他库存的销售,甚至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在某些竞争激烈的区域,会变成一种“战略性亏损”。商家表面上看起来亏了,但通过快速处理车辆和吸引低价车客户,可能反而抢占了市场。

冰雹重创二手车市场行业痛点何解-有驾

当然,也不能完全乐观。二手车市场的根本问题,还是需要解决。像城中村这种露天停车场,风险太高了,车商一旦遇到类似问题,损失会非常被动。长期来看,行业需要在车辆存储、场地设施上做出一些改变,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隐患。

最后说回这次冰雹事件。乍看之下,几百台车受损,行业一片哗然,好像是个很大的危机。但拆开来看,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章法。车商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既有短期的应对方法,也有长期的运营思路。受损的车降价卖、保险赔付、市场流通,都是他们的工具。这事儿看着吓人,但细拆下来,二手车行业其实并没有被打垮。真正重要的,还是看这些商家能不能从这种事件里找到改进的机会,把风险变成一种调整方向的动力。

所以,别光盯着冰雹砸了多少车。要盯的,是这个市场要怎么走下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