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再推新车!翻版MPV订单破万,这次能翻身吗?

最近,那个总能给我们带来点新话题的贾跃亭,又有了新动作。

他的法拉第未来公司,也就是大家常说的FF,发布了一款新车,这次不是之前那台遥不可及的FF91,而是一款看起来更接地气的MPV,名叫“Super One”。

消息一出来,最让人惊讶的不是车本身,而是FF公司宣称,这车连价格都还没公布呢,就已经拿到了超过一万台的订单。

贾跃亭再推新车!翻版MPV订单破万,这次能翻身吗?-有驾

这个数字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现在大家买车都这么不看价格,凭感觉就下单了吗?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辆新车真的有那么大魅力,还是说这里面另有文章?

咱们今天就用普通人的眼光,好好琢磨琢磨这件事。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辆车本身。

当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辆Super One的图片时,心里可能都会冒出一个念头:“这车,我好像在哪见过?”没错,这种熟悉感不是空穴来风。

只要你对国内的汽车市场稍微有点了解,就会发现,这辆FF Super One在外观上,和我们中国品牌长城汽车旗下的魏牌高山MPV,相似度实在是太高了。

从车身的整体轮廓,到侧面的腰线设计,再到车窗的形状,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当然,贾跃亭还是做了点“创新”的,最显眼的变化就是把车头原来进气格栅的位置,换成了一块巨大的LED显示屏。

这个设计倒是挺有他个人风格的,毕竟他最早就是做视频网站和电视机起家的。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个设计到底实用吗?

我们普通人开车,车头装块屏幕,坐在车里的司机和乘客根本看不见。

那这块屏幕是给谁看的呢?

贾跃亭再推新车!翻版MPV订单破万,这次能翻身吗?-有驾

有人开玩笑说,可能是为了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给对面的车辆和行人播放广告,或者显示一些“请多关照”之类的标语。

从一个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设计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一块这么大的屏幕,不仅增加了车辆的制造成本,日后的维修保养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万一在路上被小石子磕碰坏了,换一下的费用恐怕不低。

对于一辆车来说,特别是MPV这种讲究实用性的车型,这样一个花里胡哨但实际用处不大的配置,很难说是一个加分项。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贾跃亭讲了一个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故事。

他明确表示,这辆Super One主要不是卖给我们普通消费者的,而是要卖给企业用户,比如租车公司、高端酒店、机场接送服务公司等等。

用行话来说,就是从过去的“To C”市场,转向了“To B”市场。

这个转变其实也很好理解。

回顾一下法拉第未来的历史,那台售价高达两百多万人民币的FF91,喊了将近十年,投入了超过三十亿美元的资金,最终交付到用户手里的,只有区区十一辆。

对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贾跃亭和他的FF公司,信誉度已经降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下周回国”的梗大家都听腻了。

在C端市场故事已经讲不下去的情况下,转换赛道,去开拓B端市场,似乎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这个新策略的核心,其实是想利用我们中国已经非常成熟和强大的汽车产业链。

贾跃亭再推新车!翻版MPV订单破万,这次能翻身吗?-有驾

简单来说,就是直接从像长城这样的中国车企采购已经成型的车辆,或者说“车壳子”,然后运到美国,再给它装上法拉第未来自己研发的智能系统和软件,当然,还有那块标志性的大屏幕,最后贴上FF的标志,把它包装成一款来自美国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再卖给美国或者中东等地的企业客户。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甚至能感受到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

过去我们总说“市场换技术”,现在连远在美国的贾跃亭,想要继续他的造车梦,都得反过来依靠中国成熟的汽车产品和供应链。

这本身就是我们国家制造业实力的一种体现。

但是,想法很好,现实却很骨感。

这个计划真的能成功吗?

我们来分析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钱够不够?

贾跃亭宣布这次融到了1.0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7.5亿元。

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不少,但在汽车制造业这个“烧钱”的无底洞里,真的只是杯水车薪。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哪个启动的时候手里不是攥着上百亿的资金?

就拿这7.5亿来说,要从中国采购一万多台魏牌高山,再支付海运费、关税,运到美国的工厂进行改装,还要覆盖工厂的运营成本、员工工资,最后还要建立销售和售后网络,这笔钱怎么算都显得捉襟见肘。

贾跃亭再推新车!翻版MPV订单破万,这次能翻身吗?-有驾

十年烧了三十多亿美金才造出十一台车,现在想靠一亿多美金就交付一万台,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第二,企业客户会买单吗?

企业采购车辆,和我们普通人买车不一样,他们会更理性,更看重投入产出比。

他们需要的是一辆稳定可靠、皮实耐用、维修保养方便、能为公司形象加分的生产工具。

那么,这辆Super One符合这些要求吗?

首先,可靠性方面,车辆的基础是魏牌高山,这部分应该问题不大。

但FF自己加装的智能系统和那块大屏幕,一旦出了故障,在美国或者中东地区,谁来负责维修?

配件好找吗?

对于一个靠车辆运营来赚钱的公司来说,车辆的稳定性和售后服务是生命线,他们可冒不起这个险。

其次,从成本和品牌形象来看,那块大屏幕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而“换壳车”的身份一旦被客户知晓,对于追求高端形象的企业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掉价。

与其选择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品牌,他们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市场上已经验证过的、服务网络完善的成熟车型呢?

所以,综合来看,贾跃亭这次的“万单”MPV,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秀,主要目的是为了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还有新的故事可讲,还有吸引力,从而获得继续生存下去的资金。

那一万多台的订单,究竟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合同,还是仅仅是一些没有定金的“合作意向书”,水分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

造车终究是一个需要脚踏实地、尊重规律的产业,光靠概念和故事是造不出好车,也赢不了市场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更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我们不妨继续当个观众,看看这辆号称“翻版”高山的Super One,最终是会大规模地出现在街头,还是会和FF91一样,成为又一个停留在传说中的产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