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本田飞度月销仅23辆官宣停产,谁是幕后推手?

您能想象吗?

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汽车型号,如今在中国市场单月销量竟然跌至区区二十三辆?

这并非遥远国度的轶事,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主角正是那台一度被奉为“全民宠儿”的本田飞度。

这数字,放眼今日的汽车市场,许多新能源车,单一个销售门店,或许一天就能卖出不止这个数。

从当年的万众追捧,到如今几乎无人问津,这中间的落差,何止是云泥之别!

难以置信!本田飞度月销仅23辆官宣停产,谁是幕后推手?-有驾

曾几何时,飞度是何等的风光无限!

就在两年前,它的月销量还能轻松维持在三千台以上。

再往回溯到2018年,那可是它的巅峰岁月,年度销量高达十二万九千台,平均每个月都有上万辆新车驶出展厅。

彼时的飞度,在无数人心中,简直就是“平民超跑”的代名词。

它小巧灵活的身影,穿梭于都市街巷,那股子劲儿,谁见了不夸一句“真精神”?

难以置信!本田飞度月销仅23辆官宣停产,谁是幕后推手?-有驾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飞度能够雄踞市场,成为一代人的记忆符号呢?

笔者的观察是,它凭借几项核心优势,精准击中了普罗大众的用车需求。

首先,那颗代号L15B的“地球梦”发动机,堪称本田的匠心之作。

它不光动力输出澎湃,在同级竞争者中遥遥领先,而且燃油经济性表现异常出色。

许多车主都戏称,买飞度,其实是“买发动机送车壳”。

我记得第一次开朋友那辆亮眼的“超跑橙”飞度,轻点油门,发动机便发出一种富有韧性的轰鸣,提速响应迅速而直接,车身轻盈地向前冲去,那种随心所欲的驾驶感,让人开着就觉得有劲、有激情。

在城市里超车变道,那叫一个干净利落,高速上跑起来,也能稳稳当当,丝毫没有小车的虚浮感。

难以置信!本田飞度月销仅23辆官宣停产,谁是幕后推手?-有驾

其次,本田的MM空间理念,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典范。

即便车身长度仅仅四米,乘坐舱的宽敞程度却能媲美紧凑型轿车。

您知道吗?

我有个朋友,周末带着一家老小去郊游,后备厢塞满了野餐用具,后排坐着两位大人,膝盖与前座椅之间仍有充裕空间,头部也毫无压抑感。

那魔术座椅一放倒,塞个小冰箱洗衣机都不是事儿!

这份巧思,让小车也能承载大梦想,对于刚步入社会,或者小家庭来说,简直是太实用了,太香了!

难以置信!本田飞度月销仅23辆官宣停产,谁是幕后推手?-有驾

第三,飞度在二手车市场的表现,简直是投资理财的教科书范本。

三年保值率轻松突破六成半,某些车况极佳的个体,甚至能达到七成。

这在当时,被消费者视为实打实的“保值典范”。

您想,买一台车,开几年,卖出去亏损不多,这不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吗?

这种让人安心的“抗跌”属性,无疑给许多购车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世事变迁,时移世易,正如《红楼梦》里说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昔日飞度的辉煌,如今却在新能源大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它曾引以为傲的“省油”标签,在新时代的电动车面前,瞬间失效。

我们不妨算一笔账:眼下,一台燃油飞度每行驶一公里,燃油成本大约在五毛钱上下。

而像比亚迪海鸥这样的电动小车呢?

每公里电费甚至不到一毛钱!

一年若跑一万公里,新能源车就能为您节省四千元左右的开支。

这笔钱,能为家庭增添多少乐趣?

能为生活带来多少便利?

这经济效益的巨大落差,足以让任何精打细算的消费者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更令人咋舌的,是智能化配置的巨大鸿沟。

倒车影像、远程启动、车机互联这些功能,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早已是不可或缺的日常。

然而,飞度的入门版本,这些配置统统缺席。

它仿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对数字时代的召唤充耳不闻。

您坐进2025款飞度车厢,握着那硬邦邦的塑料方向盘,看着中控台孤零零的收音机模块,心里是不是也会犯嘀咕:“这车是不是从博物馆里开出来的?”

难以置信!本田飞度月销仅23辆官宣停产,谁是幕后推手?-有驾

审视2025款飞度的配置清单,简直让人怀疑时光倒流。

入门级车型,竟然连最基本的倒车雷达都未配备,后轮制动系统依旧采用古老的鼓式设计,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与时代脱节的无奈。

那多媒体系统,仅仅是一个收音机模块,与当下丰富多彩的智能互联功能格格不入。

这样的“丐版”配置,在竞争激烈的2025年汽车市场,显得格外刺眼,如同黑夜中的一盏昏黄油灯,与周遭霓虹格格不入。

再看价格,飞度入门版售价八万六千八百元。

同样的价格,您能买到比亚迪海鸥的中配版本,或者吉利帝豪的高配车型。

消费者只要稍作对比,便会清晰发现:投入相同的金钱,选择新能源车能大幅削减日常开销,选择自主品牌燃油车则能享受更丰富的智能与舒适配置。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性价比问题,而是对消费者真实需求的直接回应。

盛极而衰,这是自然法则,亦是市场规律。

2025年9月,广汽本田内部文件证实,第四代飞度已正式停产。

市场终端已传出消息,国六B标准的潮启版,落地价格已触及七万五千八百元的低点。

这无疑是飞度在中国市场奏响的最终乐章。

停产,并不意味着飞度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

其在中国市场庞大的保有量超过三百万台,这确保了副厂配件的充足供应。

即便车辆发生小剐蹭,左右翼子板三百元便能喷漆翻新,日常维护成本依然亲民。

这倒算是飞度留给广大车主们最后的温情,也算是它“耐造”属性的另一种延续。

飞度的谢幕,并非孤例,它更像是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整体困境的一个缩影。

2025年7月的数据显示,日系汽车品牌在华零售份额仅剩12.9%,与2020年巅峰时期的24.1%相比,份额已然腰斩。

曾经的霸主地位,正面临严峻挑战。

新能源车型在八万元的价格区间内,不仅与飞度终端售价旗鼓相当,甚至在多地燃油车限行、限牌政策,以及购置税优惠等利好下,更具毋庸置疑的吸引力。

飞度,这位老兵,面对的已不仅仅是市场竞争,更是一场规则巨变的时代洪流。

消费者不再为昔日的“合资光环”买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经济成本与实际体验摆在天平两端,人们的选择变得更加理性、务实。

飞度的沉寂,正是这场消费者觉醒的生动注脚。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为任何一个品牌或情怀停留。

唯有顺应潮流,洞察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飞度的故事,或许能给所有汽车制造商,带来一些深刻的启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