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打响第一枪!中型SUV威飒直降8万,混动版裸车杀进17万,连前挡风都用上了双层隔音玻璃,2.5L大排量+5L油耗,这操作你敢信?我刚试驾完回来,说实话——它现在真香,但又不完全香。
一、降价是真狠,可“贵过头”的伤疤还在
先说重点:威飒2.5L双擎混动尊贵版,指导价26.88万,如今终端优惠超8万,裸车直接掉到17万多。低配燃油版更是跌进15万区间。这个价格买一台轴距2690mm、车长近4米8的合资中型SUV,听着是不是有点“捡漏”味儿了?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降价这么多,月销还是几百台?
我开着它跑了城市、高速和山路一圈后,终于明白了——不是产品力不行,而是“第一印象”太差。
当年21.68万起的定价,比RAV4荣放贵了快5万,可你看底盘、平台、甚至很多零部件,威飒和荣放就是“亲兄弟”。消费者心里嘀咕:“多花几万就为换个壳子加长点?”自然不买账。
但现在不一样了。价格打下来了,性价比上来了,咱们就得重新审视它到底值不值。
二、外观:雷克萨斯设计师的手笔,回头率拉满
先说颜值,我敢说:同价位你能买到的最像豪华品牌的合资SUV,非威飒莫属。
它的前脸设计,简直就是缩小版的雷克萨斯RX。凌厉的LED大灯组像刀锋一样嵌在引擎盖两侧,配合大尺寸熏黑网状进气格栅,整个前脸的压迫感和高级感扑面而来。
侧面更惊艳。加长后的车身线条流畅舒展,腰线从大灯一直贯穿到尾灯,像是被风吹过的绸缎。我特意在停车场停了一圈,发现不少人驻足拍照——有位大哥走过来问我:“这车是进口的吧?看着不像丰田。”
最戳我的是尾部。贯穿式尾灯不仅细长锐利,而且内里做了立体熏黑处理,点亮后像一串流动的星河。晚上开出去,辨识度直接拉满。
风阻系数仅0.31Cd(暂无官方来源,据媒体实测),这在SUV里算是相当优秀了。低风阻不只是省油,更重要的是高速行驶时车厢更安静、更稳。
三、内饰:越级质感,但配置“分层”明显
坐进车内,我又一次怀疑这是不是进了雷克萨斯4S店。
中控台大面积覆盖软性皮革,手能碰到的地方基本都是皮质包裹,缝线工整,触感细腻。对比我之前试驾的CR-V和荣放,威飒的内饰质感确实高出半个档次。
双12.3英寸联屏(仪表+中控)是亮点,内置高通8155芯片,系统流畅度没得说。语音识别支持免唤醒、连续对话,导航、空调一句话搞定。我试了句“打开座椅加热,调到2档”,系统秒响应,执行精准。
但注意:这套智能座舱只出现在尊贵版及以上车型。低配还是老款8英寸屏+机械仪表,科技感断崖式下跌。
音响也分层级。高配搭载JBL音响,11个扬声器,高中低频均衡,听蔡琴的《渡口》,鼓点清晰有力。而低配只有普通喇叭,音质平平。
最让我意外的是NVH表现。前挡风玻璃是双层夹胶,四门玻璃也有加厚处理,高速120码时,车内交谈完全不用提高嗓门。我特意关掉音乐,发现胎噪和风噪都被压制得很好——这种细节,往往是豪华车才舍得下本。
四、动力:低配有硬伤,高配才是灵魂
这里必须划重点:威飒的“命门”,就在动力选择上。
低配2.0L自吸+CVT,最大马力171Ps,匹配模拟10速CVT变速箱。这套动力我在荣放上开过,在紧凑级SUV上算“够用”,但放在车重接近1.7吨、车长达4米78的威飒上,真有点“小马拉大车”。
我试驾低配版时深踩油门,发动机嘶吼,转速飙到4000转,加速感依然绵软。城市超车吃力,高速并线要提前预判。油耗也不低,市区轻松突破9L/100km。
但!一旦你上到2.5L双擎混动版,体验天翻地覆。
2.5L自然吸气发动机+前后双电机,系统综合功率234Ps,E-CVT变速箱调校顺滑。起步靠电机,安静迅猛;中后段发动机介入,动力持续输出。我跑高速时从80加速到120,几乎感觉不到顿挫,推背感稳稳的。
关键是油耗低至5L/100km左右(NEDC工况),而且只需加92号汽油,没有豪华混动车的“娇贵”毛病。一箱油跑1000公里不是梦。
所以我说:如果丰田能把低配换成2.0L双擎(就像卡罗拉那样),威飒早就卖爆了。
五、空间与操控:中型SUV的“名”与“实”
很多人说威飒“虚标中型SUV”。我身高1米78,坐在后排:
腿部空间两拳+,头部一拳+,不算局促,但也没想象中宽敞
对比汉兰达或冠道,确实差一截
后排地板中央凸起较高,中间乘客舒适性打折
轴距2690mm,和荣放完全一样,只是车身更长,视觉效果更好,但内部空间利用率并没有飞跃。
操控方面,威飒偏向舒适调校。悬挂对细碎颠簸过滤到位,过减速带不松散。转向轻盈,适合城市代步。但激烈驾驶时侧倾明显,不适合追求驾驶乐趣的人。
安全配置全系标配Toyota Pilot高阶智驾,包含全速域ACC、车道居中、自动刹车等,达到L2级辅助驾驶水平。我试了高速跟车,系统能自动加减速、保持车道,疲劳驾驶时很实用。
六、竞品对比:15万级,国产新能源是“降维打击”
我们拿三个典型对手对比:
车型 价格区间(万) 动力特点 智能化 空间
威飒 2.5L双擎 17-24(优惠后) 省油耐用,平顺 中等 A+级
本田CR-V 1.5T 18-25 动力强,油耗一般 基础 紧凑级
比亚迪宋PLUS DM-i 15-20 纯电续航长,油耗低 高(DiLink) 紧凑级
星越L 2.0T 16-20 动力猛,配置高 高(银河OS) 紧凑级
结论很残酷:15-18万区间,国产新能源和燃油车在智能化、动力、配置上已经形成“降维打击”。
比如宋PLUS DM-i,纯电跑80km,日常通勤可以当电车开,油耗3L出头。星越L内饰三联屏、2.0T动力,配置堆到顶。
相比之下,威飒的优势只剩可靠性和长期使用成本。但年轻人更看重“当下体验”,而不是“十年后还耐用”。
七、值不值得买?我的建议很现实
如果你是:
注重长期持有、不爱折腾的务实派
喜欢低调高级的设计,反感浮夸造型
经常跑长途,看重油耗和舒适性
对国产车品牌仍有顾虑
那我现在会说:2.5L双擎版威飒,17万多落地,闭眼入。
但如果你:
追求极致空间或爆发动力
想要最新智能科技、语音控制、自动泊车
预算有限,希望“花小钱办大事”
那我劝你看看比亚迪唐DM-p、吉利豪越L或者二手汉兰达。
写在最后:降价是手段,产品力才是王道
威飒的遭遇,其实是传统合资车企转型困境的缩影:过去靠品牌溢价,现在必须靠真实力说话。
它降价8万,不是“崩盘”,而是一次向市场低头的觉醒。它证明了:哪怕是最保守的丰田,也开始正视中国消费者的精明。
问题是:醒得够早吗?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一台降价后的威飒,和一台配置拉满的国产SUV,你会怎么选? 是相信“开不坏的丰田”,还是拥抱“更聪明的新势力”?
评论区聊聊,下周我打算试驾新款普拉多,大家想看什么内容?油耗?越野?还是内饰升级?留言告诉我,我替你们去验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