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放话要卖35万辆!小米汽车是真牛还是吹牛皮?

雷军放话要卖35万辆!小米汽车是真牛还是吹牛皮?-有驾


提到小米汽车,不少老伙计可能还停留在“手机厂跨界造车”的认知里,但这两年雷军带着团队闷头干大事,愣是把小米汽车从PPT概念炒成了车市黑马。现在满大街跑的小米SU7,价格从二十多万到八十多万都有,这跨度比咱家楼下超市的米缸还深。有人说雷军这是要掀翻特斯拉的桌子,也有人说新能源车市场早挤成早高峰的地铁了,小米这时候挤进来纯属找罪受。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小米汽车的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

先说最扎眼的数字——2025年要卖35万辆车。雷军前几天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拍胸脯说“研发砸钱不手软”,今年光研发就要烧掉300亿。这数字听着吓人,可细想也有门道。小米SU7去年刚上市就卖了13.5万辆,今年2月单月交付量直接飙到2.9万辆,照这个势头年底冲上30万不算天方夜谭。但问题来了:造车不是攒手机,光靠代工厂可玩不转。现在小米手里捏着25万张订单还没交车,苏州工厂24小时三班倒都赶不上订单增长的速度。更别说下半年还要推新SUV车型YU7,到时候产线压力怕是比早市抢菜的场面还刺激。

技术这块儿小米倒是憋着大招。普通人买车看加速看续航,懂行的却盯着底盘和电机较劲。雷军前几天亮出的四电机驱动系统,四个轮子能各自独立转圈,原地掉头跟跳广场舞似的轻松。更绝的是那套全主动悬架,号称能过滤掉所有颠簸,坐车里喝茶水都不带晃的。这些技术听着科幻,可成本也高得吓人。隔壁比亚迪搞个原地掉头用液压系统就行,小米非要整全电控,一辆车光底盘成本就得多掏几万块。现在卖81万的SU7 Ultra三天能订出上万辆,可要是普通款车型也上这些黑科技,价格还压得住吗?

说到出海这事儿,小米明显在学特斯拉的路子。今年MWC展会上雷军宣布要进军欧洲,SU7 Ultra直接拉到德国纽北赛道刷圈速。这招高明得很——老外就吃“赛道基因”这套,保时捷当年也是这么起家的。可欧洲市场水深得很,光是充电标准就得重新适配,更别说欧盟最近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小米手机当年出海靠的是性价比,现在汽车卖得比宝马3系还贵,德国人愿不愿意买单还真不好说。

最让人捏把汗的还是盈利这关。别看小米汽车卖得火,去年创新业务亏了62个亿。雷军嘴上说着“亏损在预期内”,可股东们盯着报表眼睛都绿了。现在卖一辆SU7 Ultra能赚多少钱没人知道,但光看那52度电池和激光雷达的配置,成本绝对低不了。更棘手的是特斯拉最近又降价,Model 3现在卖26万跟小米标准版杠上了。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雷军要是学手机那套薄利多销,怕是连研发本钱都捞不回来。

要说小米汽车最大的本钱,还得数雷军攒了十几年的米粉生态。家里用着小米电视,手上戴着小米手环,出门开小米汽车——这套“人车家”闭环听着美好,可汽车毕竟不是快消品。年轻人换手机像换衣服,但买辆车得琢磨五六年。现在小米生态里能跟车联动的设备也就智能家居那几样,真要让人为了调个空调温度买辆车,还不如直接喊小爱同学来得实在。

话又说回来,当年谁说造手机的小米干不过苹果三星?现在人家愣是把汽车干进了销量前十。雷军这人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从MIUI系统到澎湃芯片,哪次不是顶着骂声硬闯出来的?眼下新能源车市场就像十年前的智能手机战场,洗牌还没完呢。要是小米能把产能提上来,把成本控下去,保不齐真能再复制个“车界小米”的奇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