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重拳封杀燃油车,中国企业千万别掉进这个坑

河内那边最近闹得挺大。禁摩托?2026年一环内的燃油摩托要被请出城,2028年燃油车二环见,2030年连三环都成了电动车的天下。消息刚出来那会儿,有朋友发我一张河内街头的照片,摩托和汽车挤成一锅粥,电动车在边上默默充电,画面感别提多魔幻。你说这是环境革命还是商业奇招?我脑海里一过,就是“电动车版楚门的世界”。

你敢信,VinFast那家伙在越南混得风生水起,几乎成了新晋“国民老公”,还不全靠政府给足的台阶和补贴。政策一落地,老百姓还没反应过来,电动车广告就贴满了大街小巷。你要问我这事儿怎么看,还真得倒着说。前两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横着走,有的三轮摩的都能直接开进集市。后来日本品牌一来,凭着耐造和省油,把中国车一点点挤出局。现在一看,越南又要换赛道,这回直接把燃油车踢出门外,玩的是一出“门槛升级”。

越南重拳封杀燃油车,中国企业千万别掉进这个坑-有驾

重庆那边的老王前阵子还专门跑去河内考察,回来就一句话:别看热闹,真要投钱进去,心里没点数准出事。说是大城市电桩还算密,三线小城你想充电,等于买彩票。天热了电网就卡壳,天冷了电池直接罢工。政策再美,落地能不能跟上,全靠天意。别说企业头铁,老百姓也不是傻子。越南那儿工资水平还停在三千块人民币上下,电动车一辆两三万,补贴一波又一波,谁知道哪天就断了。买车的心情,活脱脱像投篮,手一抖打铁。

说起来,越南政策变脸快这事儿,圈里没人不知道。去年有家国内车企刚刚把厂房建起来,政策一下调,关税直接翻番,设备还没捂热乎,账上就开始冒烟。你要说人家政府不照顾本地企业,门儿都没有。你想赚越南的钱?那得吃得下政策的辣椒,熬得住官员的变脸。再看进口车价格,一汽红旗H9在越南都快成“移动别墅”了,价格摆那儿,想都不用想。电动车这会儿给你开绿灯,谁敢拍胸脯保证明天不堵上?

越南重拳封杀燃油车,中国企业千万别掉进这个坑-有驾

其实网上那些讨论,最有意思的不是政策本身,而是大家的脑回路。有人说环保至上,敢想敢做,羡慕得不行;有人说越南这是给自家娃抢饭碗,纯玩套路。更有人拿巴黎伦敦比,结果没几个人真看过河内郊区的路况和电网,甚至还有人问,越南电动车是不是也“卷”得过头了?想笑又笑不出来,毕竟人家真敢试水,结果嘛,还得看时间。

我记得上回在体育圈看类似的场面,还是当年恒大豪掷天价引进外援,风头一时无两。后来政策一收紧,外援转会费立马缩水,谁还敢豪赌?大环境变了,玩得溜的还在,头铁的全都栽进去了。政策和市场,哪有永久不变的道理?你要说越南这波能一锤定音,真不如信登月阿姆斯特朗还会回来打卡。

越南重拳封杀燃油车,中国企业千万别掉进这个坑-有驾

电动车产业链这几年在中国那叫一个卷,各种补贴、各种赛道、各种资本炒作。你要是以为越南能复制中国模式,真得歇歇。河内电动车充电桩分布,别说全国普及,市区能不能保证全覆盖都两说。越南老百姓买电动车的热情,和咱们几年前抢购iPhone差不多,图个新鲜,可真要用起来,谁也不想天天在路边“等等电”。

说白了,企业要进越南这趟水,不能光看热闹。政策风一吹,头脑一热,钱一砸,回头一看发现政策又拐弯了,工厂还没回本,市场已经变天。谁都想当河内电动车的“弄潮儿”,可谁都怕一脚踩空摔进泥里。现在这个节点,大家盯着越南市场眼巴巴,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例子?

越南重拳封杀燃油车,中国企业千万别掉进这个坑-有驾

你说这事和体育圈有啥可比性?其实都一样。谁都想当主角,谁都想抢头条。可真到赛场上,谁能笑到最后,往往不是嗓门最大的。越南这波操作,给自己的产业加了戏,也给外头的企业提了醒。天底下的机会都写着“欢迎”,可背后的小字才是关键。你还真不能只看见风口,就盲目跳进去。

所以说,越南政策这事儿,热闹归热闹,水深不深,只有跳下去的才知道。谁都想抓住下一个“新能源奇迹”,可现实里,谁都怕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成了故事主角。咱们不妨放慢点脚步,别让政策的风把自己吹迷糊了。你说,下一个风口会不会正好轮到你?等你来评论区开麦,我就坐等看热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