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只要一上网,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
小米SU7这台车的热度,从发布会到现在就没降下来过,很多人车还没提到,还在排着大长队呢,可小米那边似乎已经没闲着,又在悄悄地憋个大招了。
这不,网上开始流传一些新车的照片,看样子,小米的第三款车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这辆新车到底长什么样?
它和现在火爆的SU7有什么不一样?
最关键的是,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汽车市场,小米推出这么一款新车,到底打的是什么算盘?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些线索串一串,好好聊聊这台神秘的小米新车。
最开始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一些在运输车上拍到的照片。
虽然车身上盖着厚厚的伪装布,但那庞大的轮廓是藏不住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绝对是台大家伙,车长估计轻轻松松超过五米,是个标准的大型SUV。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了,小米的第一台车SU7是主打运动风格的轿跑,为什么第三台车突然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搞起了这种方方正正的家用大车?
这风格变得也太快了。
后来,又有更清晰的照片和视频被爆了出来,这次看得更清楚了。
车顶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激光雷达,这说明这台车的自动驾驶能力肯定不弱。
车身的设计,不像SU7那样追求流线和速度感,而是非常方正,看起来就很稳重,很有家庭的感觉。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在拍到的视频背景里,发现了小米汽车工厂的围挡,这下基本就实锤了,这台神秘的大车,就是小米家的没跑了。
网上有传言说,这台车的内部代号叫“昆仑”,这个名字一听就很有气势,昆仑山嘛,万山之祖,用它来命名一台旗舰级的家用SUV,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关于这台车用什么动力。
之前雷军和小米的高管,在很多场合都说过,小米会坚持做纯电动车,对于增程式这种技术,他们似乎不太看得上。
话是这么说,但市场是现实的。
大家回过头来看看,现在卖得最好的那些家用大车,哪个不是靠增程技术打下的江山?
理想汽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靠着“冰箱、彩电、大沙发”再加上没有里程焦虑的增程动力,硬是成了“奶爸神车”的代名词。
还有华为加持的问界,特别是问界M7和M9,销量简直是坐着火箭往上涨。
就拿最近的数据来说,问界M9这种售价五十万级别的车,一个星期就能卖出两千六百多台,而更亲民的问界M7,周销量更是突破了五千台。
这个数据太吓人了。
理想L9虽然现在没那么疯狂了,但每个月稳定卖个五六千台也是轻轻松松。
面对这样的市场情况,小米如果还死守着纯电路线不放,那在家用大型SUV这个领域,几乎是寸步难行。
毕竟买这种车的家庭,最看重的就是实用和方便,谁也不想长途旅行的时候,一家老小还在服务区里排队等着充电。
所以,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有人发现,小米的招聘网站上,悄悄地开始招募大量从事增程系统开发的工程师。
紧接着,又有消息说,小米正在和世界顶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合作,开发一套先进的增程系统,甚至还会用上后轮转向这种能让大车开起来更灵活的高级技术。
这么一看,小米之前的表态,更像是一种策略。
他们嘴上说着不要,但身体却很诚实地为市场做好了准备。
这其实非常聪明,说明小米不是一个固执己见的公司,而是一个懂得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自己策略的玩家,这对于一家新进入汽车行业的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智慧。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这台“昆仑”SUV,即便用上了增程技术,它要面对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呢?
可以说,这是一片真正的“红海”,竞争对手个个都是狠角色。
前面提到的问界M9和理想L9,已经牢牢占据了这个市场的头部位置,它们不仅产品做得好,品牌形象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也已经非常稳固了。
除了这两家,还有像腾势、领克这些品牌,也都在盯着这块大蛋糕,准备推出自己的新车。
小米作为一个后来者,想在这里面杀出一条血路,难度可想而知。
光靠“小米”这个牌子和雷军的人气,在手机圈或许够用,但在汽车圈,特别是这种五十万级别的高端市场,消费者会更加看重实打实的产品力。
所以,小米必须拿出自己的“独门绝技”。
除了增程系统和那些“冰箱彩电大沙发”之类的舒适配置,小米最大的优势,可能还是它引以为傲的“人车家全生态”。
试想一下,你开着小米的汽车,在回家的路上,可以直接在车上通过语音,就让家里的空调提前打开,电饭煲开始煮饭,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
这种把车、手机和智能家居完全打通的体验,是其他车企目前还很难做到的。
如果小米能把这种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变成现实,那将是它最强大的护城河。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价格。
小米向来以“性价比”著称,如果这台“昆仑”在配置和体验上能对标甚至超过问界M9和理想L9,但在价格上又能给出一个惊喜,那它的市场冲击力绝对是巨大的。
最后,也是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产能。
小米SU7现在有多难买,大家都有目共睹,下订单后等半年甚至更久已经成了常态。
这虽然是幸福的烦恼,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漫长的等待确实会消磨掉很多热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米的汽车工厂二期工程正在拼命赶工,据说很快就能投产,这能大大缓解SU7的交付压力。
但是,别忘了,小米的产品线不止一台车。
如果按计划,明年这台“昆仑”SUV上市,那到时候工厂就要同时生产SU7、传闻中的第二款车YU7,再加上“昆仑”这台大家伙,三条线同时开工,生产压力会有多大,真的很难想象。
万一这台“昆仑”也成了爆款,那排队提车的时间会不会比SU7还要长?
这对于急着用车,特别是作为家庭第一辆或第二辆主力车的用户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所以,对于小米来说,未来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造出一台好车,更在于如何把造出来的好车,及时地交到用户手上。
这盘大棋,雷军到底要怎么下,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