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刚刚通过科目二考试的学员来说,科目三的路考就像是通往自由驾驶的最后一道关卡。
然而,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在实际道路上展示自己的驾驶技术,就被考试开始时的模拟灯光操作环节给难住了。
这个环节虽然不涉及车辆的移动,却在短短一两分钟内,刷掉了大量考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上车第一难”。
大家普遍感到困惑,那些听起来大同小异的语音指令,对应的操作却千差万别,手忙脚乱之中就容易出错。
其实,这套看似复杂的灯光操作,背后是一套非常清晰和人性化的安全逻辑,只要我们理解了这套“灯光语言”的规则和目的,记住它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首先,我们得彻底搞明白我们手里的工具。
在绝大多数教练车的方向盘左侧,都有一个集成了旋钮和拨杆的灯光控制总成,这就是我们在夜间与外界沟通的“嘴巴”。
这个总成主要有两个部分。
第一个是旋钮开关,它负责切换灯光的基础模式。
通常,当旋钮指针对准“0”或者“OFF”时,代表所有灯光关闭,这是我们上车检查和考试结束时必须确认的状态。
从“0”位顺时针拧动一格,会开启示廓灯,也就是车头和车尾那几个亮度不高的小灯。
它的作用不是为了让你看清路,而是为了让别人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比如黄昏、黎明或者雨雾天气里,能清晰地看到你车辆的宽度和轮廓,所以它也叫示宽灯。
再顺时针拧动一格,就开启了前照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光灯。
这是整个模拟灯光考试的“默认状态”和“主战场”。
只要考试开始,语音提示“请开启前照灯”,我们就必须进入这个模式,后续的大部分操作也都是在近光灯开启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个部分是前后拨动的拨杆。
这个拨杆负责两种带有强烈警示意味的灯光操作。
当我们将拨杆向前(远离身体的方向)推到底,就会开启远光灯。
远光灯照射距离远、亮度高,能让我们在漆黑的道路上看清更远方的路况,但它的强光对迎面而来或者前方同向行驶的车辆驾驶员会造成瞬间致盲,是极其危险的。
因此,它的使用场景受到了严格限制。
而当我们将拨杆向后(靠近胸口的方向)拉动时,会瞬间点亮远光灯,松手后拨杆自动复位,远光灯熄灭,这就完成了一次远近光交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闪灯”。
这个动作的意义在于快速、短暂地发出强光信号,以提醒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警示语言。
理解了这几个基本操作的功能,我们再来破解那些考试指令,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在模拟各种真实的夜间行车场景。
我们可以把这些场景分为几大类。
第一类,是“文明行车”场景,核心原则是“不打扰他人”。
在这些场景下,我们只需要保持近光灯状态即可,如果已经处于近光灯状态,那么什么都不用做,静待下一个指令就好。
这些指令包括:“夜间在照明良好的道路上行驶”,既然道路照明条件已经很好,我们完全能看清路况,自然不需要开启刺眼的远光灯;“夜间同方向近距离跟车行驶”,此时开启远光灯,强光会通过前车的后视镜直接照射到前车司机的眼睛,造成危险;“夜间与机动车会车”,这是最典型的场景,互相开启远光灯会导致双方都看不清路,是绝对禁止的;“夜间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有红绿灯意味着路口秩序由信号灯来管理,我们只需要遵守信号灯指示,无需用灯光做额外的警示。
在这些情况下,保持近光灯是最安全、最礼貌的做法。
第二类,是“警示提醒”场景,核心目的是“主动示警,防患未然”。
在这些场景下,我们需要通过交替远近光的操作,也就是向后拉动拨杆两次,来提醒其他可能存在但我们视野受限看不到的车辆或行人。
这些指令包括:“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这些地点的共同特点是存在视野盲区,我们不知道弯道后、坡顶后或障碍物后是否有人或车,闪灯可以提前告知对方“有车来了,请注意”;“夜间超越前方车辆”,在准备超车前,闪灯是告知前车“我要超车了,请保持车速,注意我的动向”,是一种必要的沟通;以及最容易出错的一条,“夜间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
这个指令必须和“有信号灯的路口”区分开来,没有信号灯意味着路口的通行权需要驾驶员自行判断,路况更为复杂,可能随时有车辆从其他方向驶出,因此必须通过闪灯来警示路口各方,宣告自己的存在。
第三类,是“极限照明”场景,只在一种特定情况下使用。
那就是当语音提示“夜间在没有路灯,照明不良的道路上行驶”时。
这个场景的关键词是“没有路灯”和“照明不良”,意味着周围环境一片漆黑,为了确保能看清足够远的路况,我们必须开启远光灯。
操作就是将灯光拨杆向前推。
但必须牢记,一旦这个场景结束,比如下一个指令是“与机动车会车”,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拨杆拉回,切换回近光灯。
远光灯的使用权是暂时的,只要道路环境不再满足“漆黑且无其他车辆”的条件,就必须立即取消。
第四类,是“紧急求助”场景,用于车辆出现异常情况。
当听到“夜间在路边临时停车”或“夜间在道路上发生故障,妨碍交通又难以移动”时,我们的车辆就从一个正常的交通参与者,变成了一个潜在的障碍物。
此时需要发出最强烈的警示信号。
操作分为两步:第一,将灯光旋钮从近光灯位退回一格到示廓灯位,让车辆轮廓可见;第二,按下仪表台中央那个红色的三角按钮,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也就是“双闪”。
这两步操作组合在一起,告诉后方来车:“我这里有情况,请注意避让。”考试结束后起步时,也极易忘记关闭双闪灯,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最后,当听到“模拟夜间考试完成,请关闭所有灯光”时,我们需要将灯光旋钮旋回“0”位,并确保危险报警闪光灯也已经关闭。
整个流程下来,我们可以发现,科目三的灯光考试并非是故意为难考生,而是将现实驾驶中最重要的夜间安全驾驶规则,浓缩成了一套标准化的考核流程。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两千万的新驾驶员涌上道路,如此庞大的体量,如果没有一套统一、严格的安全驾驶规范作为基础,道路交通安全将无从谈起。
这套灯光操作的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是每一个新手司机必须掌握的道路生存法则。
掌握了它,不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是为了在未来漫长的驾驶生涯中,能够用这套“光的语言”,安全地照亮自己和他人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