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量冠军”迈向“利润王者”

中国汽车产量全球领先,但三千万辆的利润不及丰田九百万辆;比亚迪单车利润仅为丰田40%。黄奇帆指出,高附加值的关键在于嵌入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中国制造正从"大而不强"迈向"领跑并跑"新阶段。

其实黄奇帆的说法是对的,但没有全部都是对的。

从“产量冠军”迈向“利润王者”-有驾

因为汽车工业是有发展阶段的,不同的阶段不同。在规模扩张期(2010-2020年)时是产量主导,利润不是重点关注,也就是俗话说的在跑马圈地阶段。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33%-34%,但利润高度依赖规模效应。202418家上市车企总利润不足900亿元,仅为丰田(2337亿元)的40%,单车利润差距显著(丰田2.29万元 vs 比亚迪0.94万元)

政策驱动新能源转型:早期依赖补贴推动电动化,但2023年补贴退坡后,部分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面临生存压力

从“产量冠军”迈向“利润王者”-有驾

然后就到了新能源转型期(2020-2025年)比亚迪为典型的代表路径:垂直整合产业链(电池、芯片自研),电驱为主的插混技术重构体验,成本降至行业70%,单车毛利率达22%-35%2025Q1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46%(全球平均19.7%),占全球新能源销量68%,主导增量市场

最后必然要走到高附加值阶段,但目前仍在探索期(2025-黄奇帆指出的核心矛盾:生产性服务业(研发、供应链金融、品牌服务)嵌入不足,导致大而不强。例如中国车企研发投入集中于硬件,而丰田的混合动力专利授权、金融租赁等服务贡献30%以上利润

从“产量冠军”迈向“利润王者”-有驾

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从量变质变的临界点:产量优势已夯实全球地位,但利润跃升需打破制造依赖,将生产性服务业深度嵌入研发制造销售全链条。黄奇帆的论断揭示了领跑并跑的本质:中国车企不仅需在电池成本、电驱技术上保持优势,更需在专利运营、品牌服务、全球化金融等软实力领域复制丰田的盈利模型。未来五年,谁率先完成技术+服务双轮驱动,谁将主导高附加值赛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