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汽车圈子里的事儿,真是一波接一波,尤其是新能源车这边,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个实在,看的就是个性价比。
就在国内各大车厂铆足了劲开发布会、送权益,想方设法吸引咱们眼球的时候,特斯拉这位“老大哥”又悄悄地出招了。
说它悄悄地,是因为它没搞什么盛大的发布会,也没提前几个月就满世界嚷嚷,就是很平静地,在国家工信部最新一批新车申报的名单里,出现了一个新面孔——一款全新的特斯拉Model 3。
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
大家都在问,这又是特斯拉的什么新花样?
是又要降价了,还是又有什么黑科技?
别急,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这款传说中的新车,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一出来,对咱们想买车的普通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工信部申报”是个啥。
说白了,这就跟咱们孩子上学前要登记户口一样,任何一款新车想在中国市场上合法销售,都得先到工信部去“报个到”,把自己的各项基本信息,比如车长车宽、重量、用的是什么电机、电机有多大劲儿,都得明明白白地登记在册。
所以,这个申报名单,往往就是新车上市前最靠谱的一次“剧透”。
这次大家在名单里发现的这款新Model 3,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在它的“心脏”——也就是电机上。
根据申报信息,这款新车用的是一台型号为“3D6”的后置电机。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型号不敏感,没关系,咱们做个对比就明白了。
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最便宜的国产Model 3,也就是后轮驱动版,它用的电机型号是“3D7”,最大的劲儿,也就是专业上说的最大功率,是194千瓦。
而这个新来的“3D6”电机呢,最大功率直接提升到了225千瓦。
这一下子多出来的31千瓦是个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就好比两个人掰手腕,一个人的力气是194斤,另一个人的力气是225斤,这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
换到开车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踩下电门的时候,车子往前窜的劲儿更足了,尤其是在高速上想超个车,会感觉更有信心,提速更快。
所以,虽然它还是一款后轮驱动的车,不是那种性能最强的四驱版,但它的动力水平,已经实实在在地往上提了一大截。
光有劲儿还不够,现在大家买电动车,最关心的头等大事,恐怕就是续航了。
跑不远,再好的车也白搭,这“里程焦虑”可是实实在在的。
而这款新车,最让人兴奋的传闻,就是它的续航里程。
根据各路消息分析,这款车很可能会被命名为“长续航后驱版”。
它的定位非常聪明,就是为了满足那些对性能要求没那么高,但对续航里程特别在意的人。
它的续航为什么会长呢?
道理其实很简单。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组合。
它大概率会用上和现在更贵的四驱长续航版一样的大容量电池包,这就好比给它配了一个超大的油箱。
但同时,它又只有一个电机,而不是四驱版的两个电机。
少了一个电机,就少了一个消耗电能的“嘴”,整车的重量也会轻一些,能量损耗自然就更低。
用一个大电池,去驱动一个相对节能的单电机系统,结果可想而知,续航里程肯定会非常可观。
所以,现在圈里普遍都在猜,这款新车的续航里程,在咱们国家的CLTC测试标准下,很有可能突破800公里。
800公里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在天气、路况都比较理想的情况下,你从北京出发,开到山东济南,再开回来,全程可能都不需要充一次电。
对于那些经常要出差、跑长途,或者家里不方便装充电桩的朋友来说,这简直就是解决了最大的一个痛点。
特斯拉似乎想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市场:你们还在为六七百公里的续航卷来卷去吗?
我直接把门槛拉到800公里以上,看看谁能跟得上。
聊完了技术,咱们再来聊聊最关键的,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车得卖多少钱?
这才是整个事件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最能看出如今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
咱们看看特斯拉现在的价格。
最基础的后驱版,23万出头;性能和续航都更好的双电机长续航版,要27万多。
中间这4万块钱的空档,正好就留给了这款新车。
它的续航可能比27万那款还长,但性能和配置上又稍弱一些,正好可以卡在这个价格区间里。
但是,特斯拉现在定价,可不是自己想怎么定就怎么定的了。
它每动一下价格,都得看看周围一群中国品牌的“脸色”。
今年上半年,小米SU7一上市,24万多的价格,配上不错的性能和设计,直接就冲着Model 3来的,给了特斯拉不小的压力。
更别提还有极氪007,二十万出头的价格,续航最长的版本能做到接近900公里;还有比亚迪汉、小鹏P7i这些老牌劲旅,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它们在内饰的豪华感、智能座舱的本土化体验上,甚至比特斯拉做得更符合咱们中国人的习惯。
所以,这下大家应该看明白了吧。
特斯拉这次推出这款“长续航后驱版”,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技术引领了,反而更像是一次面对激烈竞争的“精准反击”。
它发现,光靠品牌光环和基础款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难在中国这个“神仙打架”的市场里站稳脚跟了。
它必须拿出一款有“独门绝技”的产品,专门来应对中国对手们的挑战。
这款新车,就是一把尖刀,它的刀刃,就是那超长的续航,而它要刺向的,正是25万左右这个竞争最白热化的市场。
说到底,这件事最让我们普通人感到欣慰的,其实并不是特斯拉又出了一款多厉害的车,而是我们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真正崛起。
曾几何时,特斯拉像一条“鲶鱼”,搅活了整个市场,所有人都跟着它的节奏走。
而现在,这条“鲶鱼”也不得不回头研究池塘里这些本土“蛟龙”们的招数,并且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策略。
这背后,是我们国家从电池技术、电机电控,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一整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面进步。
正是因为有了小米、华为、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这些强大的中国企业,才把市场竞争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才迫使像特斯拉这样的全球巨头,不得不放下身段,为咱们中国消费者拿出更有诚意、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这种充分的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想买车的普通老百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