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北汽“宫斗”拖后腿?智界享界销量扑街,余承东掀桌怒喷内幕
【钩子事件:一场发布会上的火药味】 余承东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时,脸黑得像锅底。这位华为车BU的掌门人,素来以“大嘴”风格闻名,可这次连调侃的兴致都没了。当记者问及智界S7交付延迟问题,他直接甩出一句:“某些合作伙伴的官僚作风,害得用户等到心凉!”矛头直指奇瑞。而另一边,北汽代工的享界S9,上市三个月销量还不到竞品零头。华为造车两大“亲儿子”,竟被自家队友拖了后腿?
第一幕:销量暴雷背后的“甩锅大战”
智界S7的订单数据曾让业界眼红——预售72小时破6万单。可转眼就被现实打脸:去年12月交付量仅784台,今年一季度勉强爬升到3000辆。问题出在哪儿?供应链人士透露,奇瑞生产线曾因“流程问题”停摆两周,理由是“华为的软件验证不符合内部标准”。可这标准是什么?连奇瑞内部工程师都挠头:“领导说要改,但没人说得清改哪儿。”
享界S9更惨。北汽蓝谷的工厂被曝出品控翻车:车门缝隙能塞进硬币,车机卡顿得像十年前的安卓机。余承东私下吐槽:“他们连螺丝扭矩都拧不匀!”网友戏称这是“国企式造车”——PPT吹得天花乱坠,落地变成买家秀。
【专业视角】 汽车分析师张翔一针见血:“传统车企与华为合作,本质是‘身体在拥抱,灵魂在打架’。”华为要的是互联网速度:三天一OTA,五天一功能更新;但奇瑞北汽的决策链长得能绕地球两圈——处长批完副总批,副总看完等党委会。某次华为要求调整产线节奏,奇瑞回复“需走三个月采购流程”,余承东当场摔了茶杯。
第二幕:官僚主义的“七宗罪”
1. 流程癌晚期 华为工程师小林举了个荒诞例子:智界S7的座椅面料颜色,奇瑞要求提供8份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色差报告,但最终选型还是“领导觉得蓝色显高档”。
2. 责任踢皮球 享界S9的电池散热问题,北汽推给华为的BMS系统,华为甩回北汽的pack设计。消费者维权群里有人哀嚎:“两拨人吵架,我的车在4S店吃灰一个月!”
3. KPI魔幻现实主义 北汽某中层透露:“集团考核重点是‘国产化率’,华为用德国轴承?不行!哪怕国产轴承寿命短30%也得换。”结果享界S9首批车主集体投诉异响。
【转折点:余承东的绝地反击】 4月初,华为突然将智界S7部分产能转给赛力斯。知情人士称,这是余承东“掀桌子”的结果——他带着任正非的批示直接找到安徽省领导,绕开奇瑞中层拍板重组供应链。网友辣评:“华为这是用魔法打败魔法,比官僚?我找更大的官!”
第三幕:谁在杀死中国智能车?
这场闹剧暴露了更深的病灶:当比亚迪、特斯拉用“小时级”决策迭代时,某些国企还在用“红头文件速度”造智能汽车。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说得委婉:“跨界合作需要文化磨合。”可用户谁管你磨合?Model Y降价促销时,智界S7的客户已被抢走三成。
余承东最近在朋友圈发了张图:一只蜗牛趴在华为LOGO上。配文就俩字:“急啊!”底下有人问:“华为会单干吗?”他没回复。但业内人都懂——问界M9的成功已经证明,华为离了“猪队友”,或许跑得更快。
【悬念余韵】 听说安徽省国资委最近连夜开会,讨论“如何优化与华为合作流程”。可另一边,华为车BU的招聘页面悄悄新增了“冲压工艺专家”岗位。所以……下次发新车,余承东会不会自己撸袖子建厂?咱们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