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喊话政府,亟需金融纾困缓解经销商资金链断裂风险,防止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

昨天摆地摊时,忽然看见一辆辆新车在展棚旁边排队,车价不贵、外观还算过得去,估计大部分人都觉得还不错。但看销量就心里发涩,差不多几家经销都在打价格战。一个同行跟我说,大家都在拼命抛售价,自己手头那点存货压得我心里堵得慌。

我在想,国家数据我不敢全信,但我估算一年下来,某品牌几款车线上线下的实际毛利润也就几百块到几千块(估算/样本少),反正心里是这样觉得。每次跟车厂或销售聊到毛利,我都觉得比起赚车费,这利润其实压得很紧。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喊话政府,亟需金融纾困缓解经销商资金链断裂风险,防止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有驾

比起两款同价位的SUV,一款是国产新秀,另一款是合资,试车时明显感觉国产车后悬挂更软,座椅更舒服,操控也更直接,这是我实际开过的。合资那款(尤其是日系),动力稍微缓慢点,刹车线性,但路感没那么清晰。嗯,技术堆在车里,就像生活里装了个安静的隔音墙,看似稳,实际感受出来的不同,那就是车的调校——而这个差别也是压在价格之下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每次记者会或行业调研,大家都特别强调库存高企。就像超市里大批商品一旦积压,就得拼命打折,还要承受成本上升的压力。可是这背后,供应链这事儿算不算是个关键?你知道吗,汽车厂商就像个大厨房,原料(零部件)都得逐个采购,万一某个供应商卡壳,整锅菜都可能炒不出味来。这种供需不平衡,其实看似车的价格调整,背后都牵扯着供应链博弈。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茶水都喝掉了一半,思考这事怎么变得那么复杂。你有没有发现,实际上车厂的采购、研发和经销商的库存就像厨房里的食材和厨师的手艺一样,缺一不可,却又总是彼此绑在一起不好调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喊话政府,亟需金融纾困缓解经销商资金链断裂风险,防止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有驾

打个比方,我觉得供应链就像开餐馆的厨师,要看天气(原料供应)、市场(消费者需求)和厨师(车企研发实力)三者配合。很多厂家串联不顺畅,像厨师临时改菜谱,时间一紧,价格战就变成抢工,结果搞得大家都焦头烂额。

刚刚我在朋友圈看到个卖车的朋友说:现在还敢涨价吗?库存太高,搞得我都不想开工了。我其实想问:你们这些经销商出货的策略,要不要考虑点别的?低价促销能持续多久?价格战爆发得愈演愈烈,大家都在拼命打价格战,这不是零和游戏吗?通常卖出更多车,亏得还更凄。

对比另一边厂家的做法——像日本车厂,好友说他们更倾向节奏稳一点、不大规模促销,而不是靠折扣砸场子。是不是因为,他们的利润空间远比我们想象的坚挺点?从行业调研来看,利润归利润,但压力不是个小数目。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喊话政府,亟需金融纾困缓解经销商资金链断裂风险,防止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有驾

我曾想,汽车行业这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像个大池子,民营企业占比高得出奇。我猜们的救命稻草可能就是金融支持——问题是,这个金融支持能成立多久?你见过,银行对放贷的风险认知变得更保守吗?还是像个断崖,一不小心就彻底崩了。

中途我还翻看过一份资料(其实很一般的调研资料),提到汽车经销商的现金流短板。许多经销商都在等着政策松动,但我觉得不能只靠政策,因为谁都知道钱好赚、难存。我心想,真要破局,可能得靠供应链通畅和利润增长,否则,看看那些爆雷企业,也不是什么秘密。

这段先按下不表,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事:厂商是不是其实没那么在意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我以为他们只在乎目标达成度——销量越多,利润越高?然而背后,有没有考虑到,频繁的价格战和低价促销,可能会让品牌本身变得廉价?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喊话政府,亟需金融纾困缓解经销商资金链断裂风险,防止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有驾

至于政策上的扶持——我在想,政府会救到底吗?到底能不能及时出台一些阶段性金融纾困措施?我心里还是存疑的。毕竟,行业里救急不救穷这句话已经被讲烂了。

我有个疑问,放宽贷款会不会导致风险堆积?就像银行出手给一些摇摇欲坠的店铺借钱,结果反倒坏了口碑——但是,这样促使行业暂时喘口气,是不是也有点外部救援的合理?

至于留白(这段先按下不表)就是我想,究竟未来汽车行业会走向什么样?是像电影里的救赎,还是越陷越深?我又想起那辆刚交付的新车,橘色的车身,在阳光下反光,车主对我说:快,把票据整理好,月底得交车款。一瞬间,我突然觉得,整个行业就这么一辆车——或者说,是一场我们都在踩点的游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喊话政府,亟需金融纾困缓解经销商资金链断裂风险,防止行业系统性风险发生-有驾

行业的很大程度上还留在每个人的手里。可不可以,一场金融扶持外加供应链调节,让行业少点爆雷?这,可能还得靠一些参与者的智慧和冷静。但我再想想,那辆车车窗反光的细节——是不是,也隐隐藏着行业的脉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