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

在中国新能源微型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浪潮中,一汽奔腾小马以3.49万的起售价(补贴后起售价甚至不到3万元),迅速吸引了一批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然而,当消费者真正开上后,却发现奔腾小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有驾

汽车门网发布的2024年微型车投诉指数排行榜中,奔腾小马就因降价被投诉至榜单第七位。汽车门网在点评中写道:2024年奔腾小马作为降价背刺消费者的典型代表被送上了2024年微型车投诉榜单。据统计,奔腾小马的年投诉指数为99.9,在其中有83.15是降价类投诉,可见消费者对此类现象深恶痛绝,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就透支未来。

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有驾

质量问题则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爆发。一位车主投诉称:自己刚购买十天的奔腾小马在正常路况下行驶,车速仅50迈左右,方向盘却毫无征兆地突然锁死。车辆如脱缰野马般撞向路边护栏,惊魂未定的车主在投诉中发出灵魂拷问:“如果上了高速会不会翻车?下雨天和下雪天是不是就不能使用?”

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有驾

另一位车主购入新车仅一个月,行驶里程不足800公里,就遭遇驾驶舱底部严重积水的窘境。经一汽授权维修点检测,漏水根源直指前挡风玻璃排水口焊接不牢固的制造工艺缺陷。雨水由此渗入车内,将新车瞬间变为“水泡车”。车主在投诉中痛陈这一缺陷“严重危及驾驶安全与车上人员生命安全”,却难以获得厂家的实质性解决方案。

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有驾

一位车主在2025年2月6日提车,仅四天后就遭遇车辆失速、ABS故障报警的惊魂时刻。经4S店检修,故障归因为“后桥感应器有脏东西”,但短暂修复后问题再度复发。更深入的检查揭露出触目惊心的真相——后桥半轴齿轮存在损伤,需更换整个后桥总成。车主愤怒指出:“综合原因出厂都有质量问题”。

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有驾

一位2025款闪电马车主亲历了续航断崖式下跌的恐怖一幕:仪表盘显示剩余续航33公里时,突然间车辆电量如自由落体般骤降,续航从33公里毫无预警地骤降至零,为挣扎到充电桩,他被迫关闭所有车灯,最终以仅剩3%电量的惊险状态勉强抵达。“掉电如闪电”,这句车主的讽刺成了奔腾小马续航缩水最真实的写照。而夏季标称200公里的实际续航,在冬季暖风开启后直接腰斩至100公里左右,远低于五菱宏光MINI EV和长安Lumin在同等条件下的稳定表现。更令用户愤懑的是快充功能的虚假承诺:销售人员宣称“60分钟充满80%”,实际测试却长达90分钟以上,90%后的充电效率更是断崖式下跌。多支付3000元选购了闪电马的车主直言“被坑”。这种续航虚标与充电速度严重缩水的组合,不仅蚕食用户信任,更可能将驾乘者置于半路抛锚的危险境地。

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有驾
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有驾

在一系列质量问题的背后是一汽奔腾“三年累计亏损超94亿元”的残酷现实,以及新能源转型承压的焦虑。2022年至2024年间,这家拥有近20年历史的车企净利润分别为-20.97亿元、-29.58亿元、-43.47亿元,亏损逐年扩大。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和2021年,一汽奔腾分别亏损48.60亿元和37.58亿元。也就是说,一汽奔腾五年累计亏损高达180亿元。

奔腾虽入局新能源市场较早,但产品策略摇摆不定,奔腾E01四年未改款、NAT依赖网约车市场,错失发展良机。此外,一汽奔腾高管频繁变动也对品牌发展产生了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一汽奔腾总经理职位已更换多人,从柳长庆到隋忠剑,再到杨虓和现任孔德军,管理层的不稳定让这家老牌车企的转型之路更加坎坷。

投诉不绝于耳,奔腾小马质量屡遭质疑-有驾

主编点评

当“代步车”的基本安全属性被颠覆,奔腾小马所谓的性价比便成为空洞的营销话术。在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淘汰赛的今天,唯有将用户生命价值置于利润之上,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尊重。否则,当方向盘不再值得信赖,车轮上的移动空间又如何能称之为“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