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本田S7销量低至62台:转型阵痛还是战略失误?

实在让人搞不懂,行业综合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份,本田S7的单月零售销量居然只有62台。要知道,2025年4月份,是本田S7正式在国内车市上市的首个完整月份。2025年3月份,这款车型才在国内车市正式推出。

4月本田S7销量低至62台:转型阵痛还是战略失误?-有驾

本田S7

据了解,2025年3月6日,本田S7正式在国内车市上市。作为本田“烨”品牌的首款纯电车型,基于本田全球首款新能源工厂打造,这款车型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

从产品力方面来看,隐藏式门把手、电子外后视镜、配置21英寸大轮毂、轴长比达61.7%、四个座椅全配加热和通风功能且首搭载智能供暖系统、5档调光天幕、16扬声器BOSE音响、车载KTV、Honda CONNECT 4.0系统、41.9英寸AR-HUD、Honda SENSING 360+达到L2+智驾辅助系统、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1.2万吨一体化压铸全铝电池外壳和分体隔离式冷却系统、全车采用高强度钢材等,都让这款车型具备不错的吸引力和看点。

但是,就是一款具备不错看点的车型,2025年4月份作为其在国内车市正式上市之后的首个完整月份,单月销量却仅为62台。这确实让人感到费解了些。

4月本田S7销量低至62台:转型阵痛还是战略失误?-有驾

本田S7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份,也就是其上市的首个月份,这款车型的单月零售销量虽然不算出彩,但是也达到了373台。

而且,考虑到3月份并非其上市的首个完整月份,所以这个数据的参考意义并不大。但是,即使如此,其销量表现也要明显好于4月份。

此外,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虽然整体环比下滑,但是降幅仅为9.4%。

相比之下,2025年4月份,本田S7的单月零售销量环比降幅则达到了8成以上,远高于同期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的整体环比降幅。

4月本田S7销量低至62台:转型阵痛还是战略失误?-有驾

本田S7

不得不说,即使考虑到竞争等方面的因素,2025年4月份,本田S7单月零售销量仅为62台,也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毕竟,综合其产品力以及所受到的关注度来看,本田S7或许应该取得更好的销量成绩。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份,东风本田针对本田S7还推出了“一口价”优惠购车措施。

4月15日,东风本田宣布,本田首款纯电高端SUV东风本田S7正式推出“好车超值,诚意到位”的“一口价”:19.99万元-24.99万元。

4月本田S7销量低至62台:转型阵痛还是战略失误?-有驾

本田S7

同时还提供多项购车权益。不仅如此,对于已购车用户,还推出了“补差价”、“补礼遇”等保值措施。

可以说,从这个层面来讲,相比部分厂商往往以“正常经营活动”为理由拒绝对老用户进行补偿,东风本田可以说十分“良心”了。

所以,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我都认为,2025年4月份,东风本田S7的单月零售销量不应该低至62台。

毕竟,2025年4月份,本田S7不仅推出了购车优惠措施,而且针对已经订车用户也进行了补偿等,可以说已经很到位了。

4月本田S7销量低至62台:转型阵痛还是战略失误?-有驾

本田S7

我认为,或许,本田S7的4月零售销量低至62台,并非产品力不足,也并非东风本田的营销举措不到位,更不是战略失误,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转型期的阵痛”。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中国车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分迅猛,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但是,相比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却相形见绌,市场渗透率相差许多。

具体到本体来说,提出“2035年在华实现纯电销售占比100%”的目标,并且付诸行动。但是,其推出的主动电动车在国内车市目前的销量并没有较大起色。

4月本田S7销量低至62台:转型阵痛还是战略失误?-有驾

本田S7

在一定程度上,这或许与国内车市对合资品牌电动车认知度需要加强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这种认知度的提升,并非短时间能够扭转。

所以,或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本田S7在产品力等方面表现不错,也并不存在战略失误、营销缺失等问题,但是其销量依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

对于本田S7而言,重建用户价值认知,或许是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比如说,通过“本土化定制”、加速落地智能化技术等措施,同时在定价、产品、渠道等方面不断突破,从而实现快速转型。

4月本田S7销量低至62台:转型阵痛还是战略失误?-有驾

本田S7

总而言之,虽然2025年4月份本田S7的单月零售销量跌至62台,属于单个月的销量波动,可以视为正常的市场波动。但是,综合考虑其产品力、营销举措以及市场整体表现来看,这个销量多少还是有些让人搞不懂。毕竟,我认为,它完全能够取得更好的销量成绩。在此,我们希望本田S7不断在国内车市取得更好的销量成绩和市场发展前景。

最后,本文涉及到的车型销量数据,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综合销量数据;第三方平台数据说明显示,其严格按照汽车流通协会和厂商公布的销量与平台对应关系进行展示,准确率99%以上。由于统计方式的差异性,可能与其他渠道公布的数据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数据为准。

本文声明:

本文为车宇世界原创文章,总第11708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车宇世界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