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能源不客气’、‘智能化不客气’之后,今年,我们要响亮地喊出: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10月18日,在安徽芜湖举办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掷地有声地宣告了奇瑞的新目标。
这是奇瑞集团的第四届科技创新大会,不仅是来自全球的与会代表的规模空前,展示的技术成果也相当丰富。
此次创新大会以“创新·智领全球”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院士、专家、合作伙伴等3000多位嘉宾,作为“瑶光2025”战略的关键收官之年,本届创新大会更是充分展示了奇瑞通过全球共研、全球共享、全球共生所锻造的全球竞争力与未来新图景。
在我们看来,奇瑞向全球展示的已不仅是技术成果,更是一家传统车企向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的蜕变!
全球化创新体系不客气
尹同跃在开场致辞中展现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全球视野与责任担当。
他回忆起了近期走访欧洲、北非等地的经历,让他目睹了中国汽车海外数量增多的自豪,也看到了集体“出海”背后的挑战。
他指出,部分车企遭遇“水土不服”,有的在安全质量上出现问题,还有的因本地化配套不足引发政府和用户抱怨。
针对这些问题,尹同跃说,“全球化不能只追求规模和速度,关键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奇瑞将以用户可承受的价格、可信赖的质量,结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尹同跃表示,奇瑞将秉持国际化思维,积极履行全球企业公民责任,成为各国政府认可的合作伙伴。
“我们要通过建立覆盖新能源、智能化、AI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创新体系,让奇瑞集团拥有‘反内卷’的能力,推动品牌持续向上,实现可持续的国际化。”
经过多年积淀,奇瑞已初步构建起面向未来的全球创新生态,该生态由技术创新体系、文化创新体系、管理创新体系三大核心体系组成。
技术创新体系是奇瑞全球创新生态的核心。奇瑞依托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市场优势,开展全球技术扫描,精准洞察未来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通过“1+7+N”的研发布局,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提前布局代际领先的新技术。
在技术研发平台方面,奇瑞拥有内部的“瑶光实验室”和外部开放的“开阳实验室”两大体系。
内部的300多个“瑶光实验室”集中攻坚500多项近期重大课题;而“开阳实验室”集群则与全球100多所顶尖高校合作。
这些实验室采用 “小步立项、滚动牵手、多头输出、沿途下蛋” 的灵活机制,成功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毫米”。
两大实验室体系在奇瑞3万人研发团队的基础上,汇聚了全球超过5万名“编外”院士、工程师和科学家。
五大核心技术突破
作为“瑶光2025”战略的收官之年,奇瑞在此次大会上展示了五大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本次创新大会,奇瑞集团就通过2025开阳全球星火创新大赛、纵横横渡长江、奇瑞国际技术之夜、造型日、国际生态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前瞻领域的最新成果,鲲鹏天擎发动机、火星架构、鲲鹏动力、灵犀智舱、猎鹰智驾、银河生态等各项成果,让人看的叹为观止!
电动化领域,奇瑞展出了全固态电池模组,电芯能量密度达600Wh/kg,续航里程将提升到1200-1300公里。
新的鲲鹏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8%,创造了新的全球标杆。
智能化领域,奇瑞正在全力开发第一代Robocar,支持端到端技术路线、实现L2与L4共架构。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CTO高新华表示,明年奇瑞将有20款新车搭载自动泊车与遥控泊车,并率先在沙特、泰国首发无人代客泊车功能。
猎鹰900智能驾驶系统整合了VLA和世界建模,目标直指L3-L4级自动驾驶,并具备完全的安全冗余。
AI交互方面,灵犀智舱搭载的Luoshu AI大模型覆盖了1000多项车辆控制功能,响应时间提升了95%。
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莫过于AI机器人墨茵(Mornine)的全自主演讲。
在十分钟的完全自主演示中,这位特殊的“演讲者”回顾了AiMOGA机器人从概念到在30多个国家实际部署的历程,展示了多语言交互和场景应用能力。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CTO高新华博士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我们的技术演进正在从‘车轮’扩展到‘立体生态系统’,智能机器人是这一战略的自然延伸。”
而这一愿景体现在AiMOGA的技术细节中:其±5厘米精度的自主导航和动态避障建立在奇瑞智能驾驶成果基础上。
质量与文化创新
犹记得上一年的奇瑞创新大会上,奇瑞汽车宣布组建了“开阳实验室”,它是奇瑞集团打造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主实验室位于中国安徽芜湖,并与全球高校展开合作。
如今,开阳实验室大放异彩。
从瑶光实验室的内部攻坚,到开阳实验室的全球协同,奇瑞正构建一个24小时不间断、365天不停转的创新引擎。这个引擎正推动奇瑞从单纯的“造车”企业,迈向立体智能出行生态的构建者。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奇瑞在文化创新体系建设上,全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实干的文化氛围。
奇瑞推出灵活的人才合作机制,推行 “成果共享、风险我担” 机制——项目成功即给予股权并推动产业化。
若失败则由奇瑞承担损失并为参与者提供“车马费”,极大激发了全球人才的创新积极性。
管理创新体系则聚焦企业全球化运营能力提升。尹同跃强调,奇瑞现阶段不应只追求销量,更要向全球质量标杆迈进。
他分享了多年前奇瑞CKD项目中,质量工程师因看到瑕疵零部件修复后使用而失声痛哭的案例,更表示这种深入骨髓的质量意识是世界级品牌的重要底蕴。
资本全球化与未来展望
9月25日,奇瑞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其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尹同跃表示,今年,奇瑞集团开启了资本市场全球化新征程,按照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化上市公司标准,全面提升企业治理与经营水平。
据悉,奇瑞海外市场营收已接近一半,未来海外市场营收贡献和属地员工数量将远超国内。
2025年,奇瑞集团迎来高光时刻:1-9月累计销售汽车200.78万辆,同比增长14.5%,以历史最快速度突破年内200万辆大关。
同时,奇瑞实现了“双500”里程碑:出口销量累计突破500万辆;在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位列第233位,较去年跃升152个位次。
尹同跃也坦言,正如同一些行业老领导对于奇瑞的提醒:“奇瑞集团今天的规模已经不小了,再追求销量意义有限,要追求成为全球质量的标杆及管理经营的标杆、成为全球一流品牌,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因此,奇瑞的全球化不再只是产品出海,而是技术、标准、质量安全和用户体验的全面国际化。很显然,这一次奇瑞对于全球化创新体系的亮剑,也证明了它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面对这一项相对持久的品牌攻坚。
正如尹同跃所说:“奇瑞集团要成为一家全球化企业,必须具备与之匹配的全球化运营能力,包括组织更敏捷、决策更精准、风控更前瞻、跨文化融合更深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