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宣传乱象被揭底!中汽中心白皮书直指车企四大‘忽悠术’

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成为车企营销的核心卖点,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夸大宣传、概念混淆,甚至误导消费者的乱象。近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华为发布的《汽车智能驾驶技术及产业发展白皮书》直接点破行业乱象,为消费者提供权威避坑指南,同时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白皮书揭露了当前智驾营销的四大典型问题。

概念混淆与夸大宣传: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高阶智驾”甚至“自动驾驶”,刻意弱化“辅助”属性,让消费者误以为车辆能完全自主行驶。更有甚者,顶配车型宣传的智驾功能,在低配车型上因硬件减配而无法实现,形成“功能缩水”陷阱。

硬件堆砌掩盖技术短板:一些车企大肆宣传激光雷达数量、算力参数,但实际算法未融合,体验远不如宣传的那么智能。更离谱的是,部分车企甚至推出“期货功能”,承诺未来通过OTA升级实现城区NOA,但用户购车后却迟迟等不到更新。

安全逻辑错位与责任转嫁问题:部分车企为了炫技,优先开发自动变道而非更关键的自动紧急制动,导致系统在危险情况下可能选择避让而非减速,增加碰撞风险。而当事故发生后,车企又往往以“需人工监控”为由推卸责任,消费者却因宣传误导承担风险。

数据造假与口碑营销:部分车企宣称“销量越多智驾越强”,但未搭载智驾硬件的车辆根本无法贡献有效数据;更有甚者,事故发生后迅速删帖,营造“零事故”假象。

针对这些问题,白皮书提出了消费者避坑指南,强调真正的可靠智驾应满足“五维安全体系”,包括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覆盖。同时建议消费者警惕“无激光雷达却宣称高阶智驾”或“有激光雷达但算法未融合”的车型,试驾时务必测试复杂场景,验证功能是否真实可用。

此次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从“营销噱头”转向“安全为本”的新阶段。

智驾宣传乱象被揭底!中汽中心白皮书直指车企四大‘忽悠术’-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