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事儿特别乐。一个叫212的越野车,在一个听起来就很野的攀爬赛上,duang,翻了。
翻车嘛,越野圈常事,不翻车你玩什么越野,回家开老头乐得了。但坏菜就坏在,这车的A柱,直接给干成了压缩毛巾,软得不像话,仿佛在cosplay一张被揉过的厕纸。
这一下,不是车翻了,是整个品牌的底裤都给翻过来了。
网友们一看,车身上大大的“212”,脑子里的CPU瞬间就烧了,马上联想到根正苗红的北汽集团,于是火力全开,把北汽喷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说你们这浓眉大眼的国企也开始整这种花里胡哨的脆皮车了?
北汽集团那边,估计公关部门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心态直接崩了。第二天火速发了个声明,那个声明我看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委屈、愤怒和一点点解脱。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那个翻车的菜鸡不是我儿子,是他隔壁那个同名同姓的野小子,跟我半毛钱关系没有,谢谢!”
这一嗓子,直接吼出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狗血伦理剧。
讲真,这事儿不能怪网友脸盲。北汽集团和那个造212的“北京汽车制造厂”(简称北汽制造),这两家的关系,比道诡异仙里的剧情还扭曲。很久很久以前,他们确实是一家人,北汽制造是亲儿子,212就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上过战场下过乡,是一代人的金钟罩铁布衫。
但后来,日子过不下去了,2015年,北汽集团一咬牙一跺脚,把这个儿子给卖了,彻底断绝了法律关系。可问题是,分手的时候不够体面,留了个尾巴——允许北汽制造继续用“北汽”、“北京汽车”这些商标。
这就好比什么呢?就好比武当山的张三丰,把自己一个不成器的徒弟逐出师门了,但还允许这个徒弟下山之后,打着“武当亲传弟子”的旗号开馆收徒。结果这个徒弟在外面卖大力丸被人拆穿了,大家肯定第一时间骂张三丰教徒无方,你说张三丰气不气?
所以北汽集团这次的声明,就是张三丰在武当山顶用内力吼:“那个卖假药的张三不是我徒弟!重名!是重名!”
而现在接盘北汽制造,也就是那个卖大力丸的“张三”的新老板,是山东的魏桥集团。
魏桥,这个名字听起来朴实无华,但人家是“世界铝王”,还干过“亚洲棉王”。简单说,就是个超级巨头,家里有矿,还是论山头算的那种。他们做锅碗瓢盆,做易拉罐,做纺织品,都是世界顶级。但就是这么一个在传统制造业里呼风唤雨的雷电法王,突然有一天开窍了,说,诶,我想造车。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修仙修到渡劫期的大佬,突然放弃飞升,跑去凡间开了个煎饼果子摊。跨界跨得有点大,容易扯着胯。
魏桥为什么要造车?因为时代变了,纺织业不香了,连自家的火电厂都成了累赘,再不转型,诺大的家业就得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他们看着特斯拉、蔚来把铝合金车身玩得飞起,心想,这不就是我的专业对口吗?我就是卖铝的啊!于是,新掌门人张波老师手一挥,决定杀进新能源这个修罗场。
他们先是搞商用车,对标特斯拉Semi,目标十年干到15万辆。然后觉得不过瘾,得搞乘用车,得有情怀,有故事。于是他们盯上了北汽制造,买下了这个烫手山芋,顺便获得了“212”这个充满了玄学色彩的IP。
在他们看来,买下212,就等于买了一个任意门,可以直接穿越到中国越野车的起源,直接继承几十年的品牌信仰。他们以为自己拿到的是屠龙宝刀,结果发现这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剑柄上还有毒。
这个毒,就是那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品牌归属。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张三的比喻可能有点蠢,因为现实比我的比喻魔幻多了。
魏桥推出的新款212,从营销上就拼命往“鼻祖”、“正统”上靠,恨不得把每一颗螺丝钉都说成是从1966年传下来的。这种行为,在商业上叫“品牌资产活化”,在我这种中年人看来,这叫“啃老”。
问题是,你啃的这个“老”,人家本家还活着,而且活得挺好,人家北汽集团自己也有越野车BJ40。这就导致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两个“北京”越野车在市场上大眼瞪小眼,一个说我是嫡子,一个说我是长子,消费者直接CPU干烧了。
这次翻车事件,就是这种长期混乱的必然爆发。A柱一弯,把所有问题都炸出来了。它告诉市场一个残酷的现实:你大爷已经不是你当年的大爷了。
更要命的是,现在的越野车市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蓝海了。这是一个真正的黑暗森林,长城的坦克300就像三体人一样,直接发动了降维打击,把整个市场的玩法都给改了。人家玩的是智能、是舒适、是社交,是把越野车变成了年轻人的大玩具。你还在那讲“军工品质”、“硬核传承”?对不起,年轻人不吃这一套了。
这就好像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打王者荣耀了,你还抱着个诺基亚在那玩贪吃蛇,然后跟别人吹嘘你的手机能砸核桃。
从销量上看,新款212也确实被社会毒打了。上半年累计卖了八千多台,隔壁的坦克300是它的三倍多。这已经不是差距了,这是物种隔离。
魏桥集团想通过212这张情怀牌,在乘用车市场掀起波澜。这个想法本身没错,但他们可能低估了两件事:第一,造车是个无底洞,和你炼铝完全是两个维度的技能树;第二,情怀这东西,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奢侈品,一次翻车,一次A柱弯曲,就能让几代人积累的信仰瞬间崩塌。
所以,212的未来会怎样?
逻辑上讲,挺悬的。品牌归属不清,产品力没法和头部玩家硬刚,现在又摊上了安全性的信任危机,简直是天崩开局。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但这个市场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从来不讲逻辑。讲真,我作为一个真的见过老212在土路上颠簸的中年人,看到这个名字还是会有点恍惚。说起来,我小时候还坐过一次,那感觉,比现在坐过山车还刺激。
也许,魏桥最好的手段不是把车造得多好,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比如宣布新款212卖5万块,交个朋友。那时候,什么A柱不A柱的,都不是问题了。毕竟,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样的道理,只要价格够低,一切缺点都可以被原谅。
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可能才是掀桌子式竞争的终极奥义。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