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战略急转弯 电动雄心搁浅 内燃机重获青睐
2025年9月22日。保时捷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技术理想主义撞上了商业现实的冰山。这家以911跑车闻名的德国豪华车企宣布全面调整产品战略。推迟电动平台研发。新增内燃机车型。震撼了整个汽车行业。
盈利警报已拉响
财务数据说明了一切。2024年其电动车型研发投入占总支出的比例已从2021年的15%飙升至37%。整体利润率从18.3%降至14.5%。惨不忍睹。今年上半年更糟。保时捷净利润仅7.18亿欧元。同比暴跌71%。惊人下滑。
销售回报率从去年同期的15.7%骤降至5.5%。几乎回到十年前水平。电动汽车成本高。毛利率远低于燃油车。加上美国加征关税侵蚀利润。保时捷不得不四次下调财务预期。
战略调整全景图
改变来了。重大转变。原定于2030年推出的SSP电动平台研发推迟至2032年。预计可节省约50亿欧元的资本支出。聪明之举。
定位高于Cayenne的全新SUV系列(内部代号K1)。原本计划只出纯电动版。但现在初期将只推出燃油版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彻底转变。Panamera与Cayenne等现有车型的内燃机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将继续供应至2030年代。换代车型也已纳入规划。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仍将看到燃油保时捷飞驰在路上。
市场需求用脚投票
为什么?客户选择了传统。保时捷纯电动车型Taycan的销量增速已从2024年的45%放缓至18%。而911和Cayenne等传统燃油车型的定制化订单却同比增长了22%。数据说话。
美国消费者对911 Turbo S的等待周期已延长至12个月。中国高端用户对插混版Panamera的咨询量是纯电版本的三倍。我们的客户正在用脚投票。他们既想要电动化的环保标签。又舍不得内燃机的灵魂。
中国市场的寒流
中国市场销量下降28%。惊人数字。北美地区取代中国区成为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为什么?
国产电动汽车的迅速崛起。打了保时捷一个措手不及。小米SU7在动力和制动方面可与Taycan媲美。但售价大约是Taycan的一半。一半。价格优势明显。
保时捷计划到2026年底。在华门店从当前的约150家缩减到100家。质大于量战略。能奏效吗?
行业连锁反应已经开始
保时捷不是唯一一家。梅赛德斯-奔驰、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已经纷纷调整了电动化时间表。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这相当于给行业按下暂停键。奔驰AMG和宝马M部门都已开始重新评估电动化时间表。整个行业都在重新思考。
短期阵痛与长期布局
调整代价高昂。保时捷2025年营业利润将损失1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预计最高仅为2%。远低于此前5%至7%的预测。痛苦但必要。
母公司大众集团也将遭受约51亿欧元的损失。双重打击。9月22日。保时捷股票被移出德国股市基准DAX指数。降级至德国中盘股指数MDAX。象征性时刻。
未来的保时捷是什么
奥博穆说得好。我们需要在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内燃机、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车型的多元组合。希望全面满足客户的需求。
现有纯电阵容将继续更新。包括Taycan、Macan、Cayenne的纯电动版本。以及未来将推出的718系列双门跑车纯电动版。电动化没有停止。只是放缓。
尾声:启示录
保时捷的转向告诉我们什么?电动化转型远比预期复杂。尤其是豪华品牌。消费者接受度。技术成本。市场竞争。多重因素交织。
通往纯电动汽车的未来之路比预期的更加坎坷和漫长。这不是放弃电动汽车。而是务实的市场调整。
传统与革新之间。保时捷选择了平衡之道。这条路正确吗?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至少。他们敢于面对现实。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对于车迷来说。好消息是:保时捷发动机的轰鸣声。将会比预期更长久地回荡在我们耳边。这就是保时捷。永远是保时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