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祭出王炸! 月销八千竟算不合格,12万的云辇能翻盘吗?
朋友们,最近逛汽车圈的时候,比亚迪的一个操作把我看愣了——旗下的秦L EV,月销八千多台居然被自家判了“不合格”! 要知道,这成绩搁别的品牌,早就摆庆功宴开香槟了,可在比亚迪这儿,没破万就不算达标,这份心气儿是真够高的。
咱先说说这秦L EV本身,单看外观,确实有当“王牌”的底子。 明显是借鉴了大哥汉EV的设计精髓,车头低趴又大气,侧面溜背造型一拉到底,再配上半隐藏式门把手,活脱脱一副轿跑模样。 我身边几个年轻朋友见了都说,就冲这颜值,路上看到都想多瞅两眼。 车尾更不用提,贯穿式尾灯亮起来辨识度拉满,底下“BYD”的字母标简洁又有质感,整体看下来,完全踩中了现在人对家用车的审美需求——既不浮夸,又够吸睛。
不过凡事就怕“但是”,拉开车门那刻,内饰倒有点让人小失落。 风格偏稳重家用,中控台的布局、材质的搭配,都透着股“长辈喜欢”的老派劲儿,和外头时髦的轿跑造型比着,总觉得少了点年轻人喜欢的潮劲儿。 我有个打算换车的朋友就跟我吐槽,本来都差点订车了,一坐进内饰就犹豫了:“这车啥都好,就是内饰让我觉得像开我爸的车,不够酷。 ”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点是车身尺寸。 秦L EV车长才四米七二,比吉利星瑞还短了一截,乍一听像台紧凑型车;可轴距偏偏拉到了两米八二,不光比自家混动版长,连星瑞都比不上。 上次我带爸妈去看车,我爸一米八的个子坐后排,膝盖到前排座椅还有两拳多的距离,完全不憋屈。 这种“短车身长轴距”的设计,把空间利用率玩到了极致,坐进去才知道,原来看着不大的车,里头能这么宽敞。
或许是瞅着销量没达预期,比亚迪最近终于放大招了——秦L EV云辇版直接上线,指导价13.98万,现在限时降到12.98万,而且是按顶配标准来卖,这力度真是下了狠手。
最让人惊喜的是配置,完全是“血本投入”。 以前只在比亚迪高端车型上见着的云辇-C智能悬挂,这次直接塞进了这台12万级的车里。 上次去试驾,在城市快速路上遇到一段坑洼路面,本来以为会颠得慌,结果坐上去才知道,这悬挂是真有点东西——过坑的时候车身晃都不晃一下,滤震效果绝了,就跟坐在魔毯上滑过去似的,连我妈这种容易晕车的人都说“舒服”。
除了云辇-C,还有个TBC高速爆胎稳行系统,听着就安全感满满。 销售跟我演示的时候说,万一高速上真遇到爆胎,这系统能从“横、纵、垂”三个方向稳住车身,把横向偏移控制在安全范围里,就算是新手也不用慌。 另外,天神之眼辅助驾驶也没落下,高速上能自动跟车、变道,还能识别限速牌调整车速,开长途的时候能省不少劲儿,对经常跑高速的朋友来说,这配置简直是刚需。
其实秦L EV之前就像个“偏科生”——外观、空间、三电系统都没毛病。 它基于e平台3.0 evo后驱平台打造,高配版零百加速才6.92秒,上次试驾的时候,在快速路上想超个慢车,一脚电门下去,动力随叫随到,车身还特别稳,一点不飘。 续航也够用,CLTC续航545公里,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就算要跑短途高速,快充半小时就能从30%充到80%,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补够续航,不用等太久。
可之前为啥卖得没达预期?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小短板:一是内饰风格没跟上外观的潮流,二是价格没踩中消费者的“甜点”。 现在好了,云辇版直接把这两个短板补上了——加了高端配置,价格还降了,等于“加量又降价”,性价比一下就上来了。
说实在的,现在开这台车出门,不管是城市通勤还是周末带家人短途出游,都挺合适。 平时上下班,车身灵活,找停车位不费劲;周末带爸妈孩子去郊区玩,后排空间够大,孩子能在后排稍微活动活动,爸妈坐着也舒服;要是遇到不好的路况,云辇-C悬挂能滤掉大部分颠簸,一路下来都不会觉得累。
其实比亚迪这波操作,也透着当下汽车市场的内卷劲儿——车企愿意把高端技术下放到平民价位,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消费者。 毕竟,花12万多就能买到带智能悬挂、爆胎稳行系统和辅助驾驶的纯电车,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种“技术下沉”的趋势,不光让咱们买车有了更多好选择,也逼着整个行业越做越好。
最后想问一句,你要是选家用纯电车,会考虑这款加量又降价的秦L EV云辇版吗? 要是你,会更看重它的颜值、空间,还是这波新增的硬核配置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