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中国汽车圈最近最火的戏码,那非“高层闭门密谈”莫属,只不过这回的主角不是谁家的“小道消息”,而是奇瑞和华为,两个能掀翻自家茶杯的主儿。高管们互相探访,闭门商谈,说是洽谈合作,其实像极了中老年人凑一桌“斗地主”,一边打牌一边琢磨今晚吃什么,只不过他们讨论的是百亿投入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而我们讨论的是今晚上吃韭菜馅儿还是三鲜馅儿。
闭门密谈,听起来多高端,仿佛下一秒就是拍成黑帮电影。几张模糊照片,一条微博,就够让一群吃瓜群众在评论区自编自导自演十万字长篇小说。总监还不嫌事大,发了个“9!”的谜语,网友们跟猜春晚彩排节目单似的:“是不是第九款车?”“9折优惠?”“九年义务教育,终于出了高级班?”可惜这些猜测最后还是敌不过一个现实——无论他们怎么合作,买车的都还是我们,涨价的时候也没见为我们闭门商量过。
其实奇瑞和华为这亲亲抱抱早不是一天两天,去年签合作协议的时候,大家还在怀疑这到底是企业联合造势还是认真搞事业。没想到一年不到,智界品牌还能玩出2.0升级,听起来像是把原来吃不完的饼又重新撒上香葱,加热端上来。“上百亿研发经费,五千人大军,单独成立新能源公司”,这排场,不拿来拍一部国产科幻片都浪费了。想当年,我还曾天真幻想过国产车企手拉手,一起买技术,一起买热搜,哪知道真有一天能看到这么大手笔。
智界前几款车我也见过,华为的技术是真没少往里塞,操作流畅,屏幕够亮,不怕晒爆棚。但这车到底能有多智能呢?大概率跟手机升级差不多,去年换个摄像头,今年加个传感器,明年再发个“惊喜”,看看还有多少人愿为此多掏一万。智能时代就是这样,敢花钱的升级了智商,舍不得花钱的就只能用人脑,还得提防被技术割个韭菜。
奇瑞投入百亿,搞研发,说是“加大自主创新”,听起来太像一个高考作文开头。媒体报道也不示弱,主语老强调“新时代”,副词用得比菜市场大妈的吆喝狠,仿佛新能源汽车是点石成金的灵丹妙药,只要喝下去,全中国的GDP都能靠电池爬上去。今年这么大的动静,车企圈还不得掀个底朝天。传统车企遇上科技公司,最怕是左手拉右手跳交谊舞,甩两步就各自回家找妈妈,或者做样子,拍几张合影上新闻,明天还是自己过自己日子。
但这次,好像又不太一样——奇瑞和华为的子公司都不是摆设,智界的研发和资金真往里砸,这力度就像小学生攒零花钱买游戏机,“不花钱不踏实,花了钱才心安”。五千人开发新车,听起来很有“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气派,也有点像高考冲刺班,全国的家长都在等谁第一个考上清华北大。至于成品到底如何,谁也不敢说真话,毕竟国产车发布会向来是“PPT遥遥领先”,实物嘛,谁碰谁知道。
发布会上再大的气派,最后还是得看路上的锤炼。新出的车到底是不是革了智能车命,技术值不值钱,价格压没压下来,全在试驾那一刻见分晓。网友们全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只要价格够低我就支持国产”,“要是创新点子够狠,我就捧场”,说得像自己是买房团团长,其实翻翻钱包,还是会掏出手机先搜索“最便宜新能源车推荐”。
为什么车企高管喜欢闭门谈判?大概率还是怕饭桌上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话,毕竟钱花出去了,总得有个托底的合作协议。你不知道下一个“9”会不会变成“翻一番”,也不知道爆款新车里到底用了多少华为芯片。硬要说,奇瑞的自主品牌就是在跟华为的技术路线抢未来,这种桥段像极了“农村包围城市”,只是主角从铁锤换成了激光雷达。五千人的团队,百亿研发,智界牌照,听起来都很高端,但消费者的心思一清二楚:只要别成了“PPT造车”,咱散户就还能守得住钱包和面子。
但现实总是比段子荒诞得多。高层握手合影,谁能保证明天不会闹分手?企业合作,投入百亿,说得花里胡哨,到头来可别变成“你负责吹,我负责喝”,新瓶装的还是老酒。还有评论区那些网友,今天高呼奇瑞华为强强联合,明天问自己“买哪款能蹭补贴?”功利得像新股发行日。要说合作新篇章,谁都知道有百亿投资的合影不稀罕,能用得了的黑科技才靠谱。
回头看去年智界比如S7那种“华为全家桶”,技术说得天花乱坠,但你要真开上路,也不过是大屏导航比别人多了几寸,语音控制灵敏点,电池续航长一丢丢,没准哪天OTA更新一来,反而变得不太会用。国产车企的智能化进攻战,其实就像网红直播卖货,说得越猛,送的越多,结账的时候还是让你自己做主。“智界9系”到底是什么模样,现在谁也说不清,就像小时候考试押题,老师压了十道,结果一道都没中。
智能车的未来,总有点“明天会更好”的谎言气质,企业发了百亿就以为能造出飞天车,其实市场只在乎能不能用到地铁优惠价。合作加码、团队扩张,只要不变成“人多嘴杂”,或“研发一窝蜂”,还是值得期待的。好在他们都知道舞台不止一个,有钱有技术就下一盘更大的棋,只是这盘棋一不小心下成围棋,谁也看不出下一步想整啥花样。
说到底,企业高管闭门密谈,说是聪明人聚在一起喝茶,其实一半时间都在琢磨砸钱如何出效果。奇瑞华为的百亿项目,智界的独立公司,一步步计划得挺美,可惜消费者永远A/B测试,“不跪着做人,不站着买车”,一边期待有新鲜事,一边又怕最后提车发现没座椅加热——技术革命的火焰永远烧在发布会PPT里,大伙就在现实里冻成狗,等着哪天能升级暖气。
如果说这场闭门密谈暴露了什么,那就是中国企业总喜欢“先搞个大新闻,再做点小动作”,等真轮到用户体验,才发现早期加班研发的员工已经换了新东家。五千人撑起一个智界新品,百亿经费铺路,上市可能就等于手机点外卖——下单没等上,送到实物一看发现是高配版的低端货。合作新篇章,投入加码到极致,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只有——发布会别再吹过头,至于闭门密谈,吃瓜群众只在乎下一回有没有更清楚的合影。
最后说一句别太认真,造车圈里的大事,今天闭门、明天开窗、后天跳楼,总有办法自圆其说。智界新机到底能不能打破智能车旧局,百亿投入究竟换来几多创新,都只有上路那一刻能知晓。车在路上跑,发布会上吹,就跟年年春晚一样,节目好不好,反正我们都得看完再骂。“未来可期”,这句口号已经被用成二手货了,奇瑞和华为的故事还会演下去,车可以不买,段子得留着,下次闭门密谈再约,以后见面别忘了把窗帘拉开点,省得大伙又得靠猜九宫格过日子。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