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上尘土飞扬,门店里人声鼎沸,邻居大妈看着账单直呼“这我认识的人也能踩这坑”,谁想到车也能把日子搅成这样,赛力斯上半年净赚29点41亿,广汽集团竟然亏了25点38亿,这事儿摊在眼前,街坊都能围观。
上半年的账单像两份截然相反的通知书,塞力斯(文中为赛力斯)营收624亿,毛利率28点8%,净利率接近5%,公司喊着“高端路线”,主打问界M9、M5这些越级的SUV,单车均价四十多万,半年交付14.7万台,M9自带流量,上市四个月就把同级别拉下马,利润像水银泼得亮堂;同一时间广汽集团营收426亿却毛亏-7.2亿,净亏34.8亿,归母亏损25点38亿,几个老牌车系受价格战拉扯,新能车型跑不出计划,结果就是账面上的数字像滑坡一样往下掉。
回头说说来龙去脉,赛力斯自打转型押注增程和高端市场以后,2023年开始扭亏,2024年净利59点46亿,2025年上半年又给了个漂亮的答卷,很多销售点跟我说,门店里消费者是真花钱,买得也急,试驾场面像菜场挑肉,试驾车一轻松就签合同,品牌调性和价格体系配得上,毛利一看就舒服;相反广汽从2021年还赚过73点4亿,到2022年80点6亿,2023年暴降到44点3亿,2024年只剩8点2亿,2025年上半年直接翻负,这节奏像邻居家前几年攒了点钱,突然工资停发还背上按揭似的。
厂里人开始吵了,赛力斯内部员工表示新品投放节奏快,研发和渠道配合像打了鸡血,尤其M9一出来就把豪华感做到位,销售激励紧、毛利高,员工朋友圈晒奖金,老员工也乐开花;广汽内部人则在群里抱怨,既有渠道还在卖燃油车的老套路,新能源交付和渠道匹配慢,主销车型提速跟不上,营销费打水漂,研发和生产节拍错位,供应链成本没控制住,大家在厂区门口议论纷纷,气氛像菜市场遇到涨价。
网友们也不放过好戏,两边梗层出不穷,有人把广汽的老车比作“老年套餐”,有人把赛力斯吹成“贵妇级别”,短视频里有人拍店里试驾队伍,有人把两家对比做成表情包,评论区热闹,既有幸灾乐祸,也有理性的拷问,一条评论写到“时代变了,不抢新能源就是自断后路”,点赞一堆。
政策背景像天空那根不能不看的线,《价格法修正草案》在路上討論,监管层对价格欺诈、霸王条款会更严了,厂商还在想办法通过套餐、金融方案、延保等变相提高单车利润,这张弦在上头拉紧了,但底下的车商还是在拼命博弈,表面上喊合规,实际上各种销售花招层出不穷。
时间线要写清楚,赛力斯从2023年起开始三连涨,从亏损到盈利再到稳住利润,2024年就交出近60亿的净利,2025年年中继续扩展利润空间,广汽则是2023年开始掉头,2024年大幅下滑,2025年上半年出现账面赤字,这两条曲线从2023年分道扬镳,像两队人马在同一条路上,一个加速往前,一个踩刹车往后退。
市场端的真实画面是在一线4S店和二级经销网点之间传递的,赛力斯的经销商说,消费者愿意为配置和品牌溢价埋单,展厅里高端客户试车多、订单快,金融方案也受欢迎;广汽的经销商则抱怨库存压力大,优惠打得凶,毛利被压薄,厂家与渠道的利益分配还在磨合阶段,厂里给的报表看着一行行数字,实地却是车堆在院子里晒太阳。
从行业记忆里翻出过去的信仰式玩法,十年前车企靠低价、靠补贴冲量,消费者把车看作通勤工具,那会儿规则简单,谁补贴多谁吃肉,现在变成了“你买服务、买软件、买生态”的时代,车企把车做成了平台,钱从车价和后市场服务里双向来,赛力斯学会了把单车价做上去,广汽还在走老路,割韭菜的方式也换了花样,消费者被各种金融分期、低首付、延保套餐裹挟,门槛看似低了,长远成本却不一定划算。
行业里还有更广的痛点落到普通人身上,供应链涨价、芯片周期、原材料成本、人才争夺,最后都转嫁到车价和售后服务上,买车的人有的剁手冲高端,有的拼命比价,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买贵了”的吐槽,消费者要承担信息不对称的成本,尤其是那些想靠置换或者金融杠杆换车的人,风险放大,很多人到手才发现手续费、保险和服务卡把总价拉高不少。
数据放在眼前更刺眼,赛力斯上半年净利29点41亿,扣非净利24点74亿,同比增长七成以上,2025年公司甚至喊着全年目标冲到百亿;广汽上半年归母亏损25点38亿,扣非亏29点45亿,同比暴跌七八百个点,销量对比也有戏,8月份广汽卖13点57万台,同比下降8点43%,赛力斯8月份卖4点58万台,同比增长8点43%,这两个相反的百分比像是刻意的对比,但事实就在数字里。
城市小道上,二手车行也在替两家画价,盘算着未来保值率,金融公司在后台测算风险边界,保险公司也在调价,所有这些成本最后还是会回到消费者口袋里,普通人买车的算术题变得更复杂、更需要算计。
现场听到的声音是多面的,经销商、员工、消费者、网友共同构成了一场街头辩论,有人说“早该押注新能源”,有人说“老牌厂改不过来”,有人说“监管会来堵漏洞”,一时间锅碗瓢盆都能敲出节拍来。
给普通人的实操建议放在买车先问清楚总成本而不是只看首付,看清金融合同里的手续费和提前还款条款,比对同级别车型的保值率和售后政策,尽量选有稳定交付记录和口碑的车型,逛店时把厂家给的优惠、延保和服务写成清单方便对比,别被“零首付”“超长分期”这类噱头冲昏头,遇到明显的价格陷阱就退一步三思。
这桩车市闹剧继续在市场上演,谁的选择更值钱最后会在账本上拍板,街坊们拎着菜篮子也在看热闹,心里都清楚一句话,选对人比天天喊口号要值钱得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