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

最近,欧洲的汽车市场传来一个让人非常关注的消息,这个消息的主角,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比亚迪。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官方数据,今年7月份,比亚迪在欧洲的单月销量,历史性地第一次超过了长期以来的电动车领头羊特斯拉。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感到有些惊讶,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特斯拉在欧美电动车市场一直都是标杆一样的存在。

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有驾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比亚迪是靠什么在欧洲这个汽车工业的大本营里,实现了这样引人注目的增长呢?

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好好梳理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具体的数据,因为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就在今年7月,整个欧洲的新车市场其实是在增长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势头非常猛,纯电动车的销量增长了接近四成。

但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比亚迪和特斯拉的表现却完全相反。

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有驾

比亚迪当月的销量达到了一万三千多辆,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高达惊人的225.3%。

而反观特斯拉,7月份的销量还不到九千辆,同比大幅下跌了超过40%。

这一增一减之间,比亚迪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2%,而特斯拉则从去年的1.4%萎缩到了0.8%。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反超,它标志着一个重要的变化,也是比亚迪首次被纳入欧洲官方的月度销售统计,一上来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可能有人会觉得,单单一个月的数据偶然性比较大,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那我们就把时间范围扩大一点,看看今年前七个月的整体情况。

从1月到7月,这个趋势变得更加明显。

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有驾

在这七个月里,特斯拉在欧洲的总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5%,从超过十三万辆跌到了七万七千多辆。

而比亚迪呢,销量增幅更是达到了251%,从去年同期的一万六千多辆,一口气冲到了五万八千多辆。

虽然从总的市占率来看,特斯拉目前还稍微领先一点点,但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比亚迪全面赶超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看到这里,大家心里肯定都有个疑问:比亚迪究竟做对了什么,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欧洲市场取得这样的成绩?

其实,这背后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比亚迪的产品策略非常精准地契合了当前欧洲市场的变化。

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有驾

现在欧洲的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的时候,需求是多样化的。

有一部分人坚定地选择纯电动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因为充电便利性或者长途出行的顾虑,更倾向于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这种车平时上下班可以用电,实现零油耗,周末或者节假日跑长途可以用油,没有里程焦虑。

而欧洲市场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市场份额加起来已经接近四分之一,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特斯拉的产品线比较单一,目前主打的就是纯电动车。

而比亚迪的产品线就丰富多了,既有像海豚、元PLUS、海豹这样的纯电动车型,也有宋PLUS DM-i这样的插电混动车型,覆盖了从小型车到中型SUV的各个主流细分市场。

这样一来,不管欧洲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求,都能在比亚迪的产品列表里找到合适的选择,自然就抓住了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有驾

其次,也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比亚迪在欧洲并没有走低价竞争的老路,反而是以高品质、高价值的形象出现的。

这一点彻底颠覆了过去一些人对国产品牌“便宜货”的刻板印象。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在国内售价十几万人民币的元PLUS,到了德国,起售价换算过来超过了32万人民币。

而国内的比亚迪海豹,在德国的起售价也接近40万人民币,甚至比同级别的特斯拉Model 3还要贵。

卖得这么贵,为什么欧洲人还愿意买单呢?

关键就在于产品本身足够出色,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有驾

比亚迪的几款主力车型,比如海豹、汉、元PLUS等,在欧洲各大汽车媒体的评测中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无论是在设计、做工、技术还是驾驶体验上,都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比如,在非常权威的“欧洲年度车”评选中,比亚迪海豹就成功入围最终的七强名单,这对于一个非欧洲品牌来说是极大的肯定。

当你的产品实力足够强大,获得了市场的尊重和美誉度,价格就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和好体验支付相应的溢价。

再者,任何市场的竞争,都离不开天时地利。

比亚迪的快速崛起,也和主要竞争对手特斯拉近期在欧洲遇到的一些困境有关。

作为特斯拉的销售主力,Model Y车型在欧洲已经连续多个月出现销量同比下滑的情况。

这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产品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周期,消费者对于改款的期待很高,但新款迟迟没有推出,导致吸引力有所下降。

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有驾

另一方面,特斯拉单一的纯电动路线在某些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的地区,也限制了其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对手的暂时放缓,无疑为比亚e迪这样的追赶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空间和机遇。

比亚迪抓住了这个窗口期,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和良好的市场口碑,迅速填补了特斯拉让出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可以说是比亚迪出海战略中最硬核的一环,那就是自建远洋运输船队。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一家汽车公司为什么要自己造船?

这恰恰体现了比亚迪深远的战略眼光。

比亚迪欧洲销量暴涨251%,特斯拉压力山大,新能源格局生变-有驾

过去,中国汽车出口严重依赖国外的运输公司,不仅运费高昂,而且船期和舱位都受制于人,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紧张的时候,运力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海外市场的车辆交付和销售。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卡脖子”的问题,比亚迪在几年前就投入巨资,订造了多艘大型汽车滚装船。

从今年开始,这些以“开拓者1号”以及用中国城市命名的“西安号”、“深圳号”等巨轮陆续下水并投入使用。

这些船不仅装载量巨大,一艘就能运近万辆汽车,而且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碳排放。

有了自己的船队,比亚迪就掌握了海运的主动权,可以保证车辆能够稳定、高效、低成本地从中国工厂运抵欧洲港口。

这就像是为前线作战的部队建立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后勤补给线。

产品再好,如果不能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一切都是空谈。

比亚迪通过自建船队,打通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展现了其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的强大体系能力和长远布局。

所以说,比亚迪在欧洲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技术、产品、市场策略和供应链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