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崩盘,销量落空,车主维权成潮

啥才叫订单崩盘?说白了,就是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现在全翻了车。电动车这行业今年就这么崩的。大家还记得上半年,哪个车企不扬眉吐气,动不动官网上一排“订单火爆”,高管出来一顿表忠心,夸下海口。本事不大,面子不小,口号喊得比汽车马力都高。还记得那个说自己年订单冲5000万辆的品牌吗?后来一查,真买单的连3000万都不到。你说这事怪不怪,大家到底是为了面子还是真的造车卖车?

咱们琢磨琢磨,订单和销量为啥能差这么远?其实也不难理解,现在都是数据为王,谁把数字吹嘘最大,看起来就像王者。品牌高管是不是傻?一点都不傻,就是太明白国人看重啥。舆论场轰得越热闹,投资人越愿意掏钱,经销商也愿意堵一把。可仔细推敲,怎么可能每年都能增几倍订单?不是没这市场,是大家一起跟风瞎编。

有意思的是,去年吹牛还算收着来,媒体问起来,高管还羞涩地说“我们是正增长”。今年倒好,身边人都开始说“你家孩子几个冠军了”,你敢说“就考了第二”?面子比啥都值钱,干脆直接加码,别人说十万你喊二十,反正也没人挨个去查。

可是,这波牛一吹破,锅就大了。今年9月,销量一出,真相就见底。那些以为“吃定”消费者的企业傻眼了:本来想着下半年跟着慌一波调价,结果大半年过去销量还没完成预期一半,订单跟数字游戏似的,表面挺漂亮,实际上啥都不是。消费者呢?比以前精明多了,“订车排队”那套唬不住人了。你敢降价,我就等等;你玩虚头巴脑,啥都白搭。

有人说,这样一来电动市场是不是完蛋?并不是。消费者现在愿意花钱,但也愿意等,反正不差几个月,多对比几家,消息灵通得很。有品牌去年刚上市时,购车要等大半年——今年还不是倒过来求人?搞笑的是,有的品牌,新车没几天直接降价几万,有人痛快下了订,还没提车就看见自家车成了“二手价”。车主们一合计,凭啥我们买单,立马组团找律师。

这波维权成潮,我要说一句公道话:该!以前不少车主觉得吃亏,订金打水漂就认了,谁知道法庭一审判,立马就翻盘,车企灰头土脸把钱退了。律师也聪明了,专帮这些“倒霉蛋”“捡漏”。有维权才有改进,你看国外,车主没事就告,为什么国内不行?今儿电动车也是这个理,甭管是质量问题还是价格问题,不满意就告,玩不了就滚。

说到底,车是耐用品,哪能跟手机一样说换就换。手机最多几千块,电动车动辄十几二十万。你敢买,你敢开,真出点问题闹心不闹心?你说降价刺激销量,那价格就跟过山车,老客户不捶胸顿足才怪。这事搁咱身上,买贵了还毫无理由,谁能忍?可所谓的“车企良心”在这点上常常缺席。

有一种观点,说车企之所以这么疯狂降价和吹牛逼,是因为竞争太惨烈。但我不觉得只怪外部环境。车企没好好琢磨怎么做产品,反而花精力琢磨数字和公关,这不纯作死么?造一台让人信得过、口碑过硬的电动车,真比“PPT画饼”难多少?消费者脑子都不糊涂,现在查口碑、比质量,比谁都明白。

再说,天天打价格战真能活下去?某些车企每台车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净利润直接接近零。再硬拼、再贴钱总有拖不下去的时候。想想看,噱头只能玩一阵,卖车可不是一锤子买卖,谁家大把十几万随便扔。等你毛利率成天负数,怎么养研发、怎么保服务?想玩花活终有被戳穿那天。

订单崩盘,销量落空,车主维权成潮-有驾

这事和监管也有关系。过去订单和产量就是信口胡说,谁敢查?现在不一样了,政策开始卡住虚报嘴,一旦查实反手一个罚单。再加上自媒体、维权律师这么多,车企想割韭菜就得担心哪天出事。实际上,数字游戏走到尽头,拼的还是产品和服务本事。

回头一看,整个电动车圈子现在就一大乱炖。订单崩盘、车企吹牛、投诉不断,各路人马明里暗里撕得正欢。可这事也不是全坏,也许就是行业的必经之路。过去那么多年,谁不吹个大牛,谁不是靠脸混一阵子?但这次总归要有人挨板子,行业新秩序也得慢慢建起来。

要不,咱们换个角度想:消费者为什么理性多了?还不是这些年吃亏多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总得争口气。现在维权成了常态,法律越发保障。那些早年不讲信用、惯会画饼的车企,这回不好混了。都知道“靠吹牛活不下去”,再给你十个PPT也没用,还是老老实实把产品搞踏实才管用。

有些人总是在问,电动车行业是不是泡沫?我说,这事哪行哪业没有?只要有需求,就有人想捞快钱。但谁最后站得住脚,还得比谁把产品质量和用户服务搞得扎实。像这次集体索赔、纷纷退定金,这说明啥?说明信任破产、炒作失控,连基本盘都守不住。以后谁还敢信啥“订单暴涨”?就怕买到最后变成“群众演员”。

订单崩盘,销量落空,车主维权成潮-有驾
订单崩盘,销量落空,车主维权成潮-有驾

真要说经验,还是那句话,得靠质量做口碑,靠服务赢市场。一百个销售套路,抵不上一辆好车。移动互联网时代,消息传得太快,车企玩套路的日子不会太长——消费者手机一点就能看到评价,胆敢砸招牌没人会给你好好说话。

所以,以后还想靠虚报订单续命的车企,醒醒吧。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不如放弃花活,规规矩矩给产品下一点功夫。别再想着用PPT糊弄人,别再觉得自己吹牛就能上天,赶紧下来修车,别到最后真变成“无主之车”。

如果你是消费者,现在就该明白,便宜没好货、套路没长久。车企好不好,自己比比身边朋友评价,查查真实用户的使用体验和售后反馈,不比他们官宣吹得好听多了?行业走到这一步,是骗不下去的,吹牛犯懒的必然被淘汰,踏实做事的迟早冒头。

我甚至有点期待,市场洗牌得再厉害些,把那些平时只会喊口号、拼数据的品牌统统刷下去。到最后剩下的企业才是真正在意用户的。与其天天紧盯着谁数钱最多,不如看看谁修车、售后最用心。车主如果维权都方便了、赔偿都能拿到了,这就是行业步入正轨的第一步。

总归一句话,吹牛只能吹出笑话,兜底还是得看真本事。以后要坚信,别怕被忽悠买单,咱就选最靠谱的那家,给那些只会玩数字游戏的品牌点教训,让他们也知道,牛皮不是不破的,车架子也顶不住闹心的坑。行业乱象,是转型的必要一课,车企们别想着蒙混过关,得老老实实回归到产品和服务上。不然,早晚自食其果,彻底被淘汰出局。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