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L技术逆天却遇冷,问界销量碾压,比亚迪为何跌入尴尬境地

汉唐L的销量数字像一盆冷水,泼在比亚迪的热脸上。1500多辆,真不是我眼花,数据摆在那儿,比亚迪自己都得琢磨琢磨,这车到底是卖给谁了?问界M9轻飘飘冲到2600多,M8像开挂似的5000多,真有点“别人家孩子”既视感。朋友圈里有人说,比亚迪这回是考了满分却没拿奖学金,那滋味,懂的人都懂。

技术宅们估计又该叹气了。汉唐L那580kW电机,2.7秒破百,10分钟兆瓦闪充,参数甩一地,听起来像科技圈的天花板。可你走进4S店看看,展厅里冷冷清清没什么水花,反倒是问界边上人头攒动。朋友陪我试驾那天,问界展车旁边排队像超市大促,汉唐L这边,销售小哥干脆刷起了短视频,指不定还在刷“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技术牛归牛,买单的才叫大哥。

汉唐L技术逆天却遇冷,问界销量碾压,比亚迪为何跌入尴尬境地-有驾

说回定价,比亚迪28万,技术给到顶,价格给到地板,怎么看怎么像一场“白菜价甩卖”。想起李宁当年还打过高端梦,最后被市场教育得服服帖帖。技术、品牌、圈层,车圈这点事儿说穿了都是“故事”——不过谁的故事能让人掏钱,才是硬道理。汉唐L自带参数光环,却没人乐意为这光环买单,像极了班里那个考年级第一的同学,参加聚会却永远没人带他。

为啥技术这么猛反而不灵?其实道理不复杂,消费者心里都有把小算盘。你跟他说加速2.7秒,他转头问你后排能不能躺平。你拼命讲智能闪充,他只关心车标和朋友圈那一串点赞。这年头,买车买的是身份、是面子、是小区门口那点体面,技术参数成了车主茶余饭后的谈资,真要下单,谁还真在意那两秒零百?问界M9、理想L9玩的是“生活方式”,比亚迪还在讲“科技改变世界”,结果世界早就换了剧本。

汉唐L技术逆天却遇冷,问界销量碾压,比亚迪为何跌入尴尬境地-有驾

想起威少,数据一骑绝尘,球场上风风火火,能量爆棚,换来的却是不进季后赛的尴尬。汉唐L就是比亚迪的“威少”,天赋全开,打法硬核,却跟主流审美错位得离谱。问界那边,营销团队天天给你营造“高端生活圈”,朋友圈晒M9的车主,评论区秒变车友会。你去晒个汉唐L,点赞数感人,评论区还没人搭理。技术宅们估计已经在工位上加班到凌晨三点,看到市场反馈那一刻,心里肯定五味杂陈。

其实国产车的“技术焦虑”早就有苗头。堆料容易,讲故事太难。比亚迪的研发团队可能还在琢磨怎么把参数再卷一卷,市场早就不吃这套。车圈的江湖,还是得拼“谁更懂人”。你说要不要降价?降,品牌掉档;不降,销量发愁。像极了姚明被教练安排去打小前锋,谁都不舒坦。比亚迪想得很明白,但市场有市场自己的道理。

汉唐L技术逆天却遇冷,问界销量碾压,比亚迪为何跌入尴尬境地-有驾

再说问界和理想,社交货币属性拉满。你在饭桌上聊汉唐L,没人搭理。聊M9,大家都来劲,仿佛谁坐上去都能变身人生赢家。比亚迪要想翻身,得先把冰冷的技术翻译成热乎乎的生活场景。技术宅们再怎么拼命搬砖,市场只认会讲故事的人。你说技术是不是万能?不见得,反正故事会讲的才有饭吃。

身边有朋友调侃,比亚迪这波像极了小时候那个会背圆周率60位的小伙伴,现在还不是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技术牛不牛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愿意陪你一起吹牛。汉唐L不是败给了技术,是败给了“只会讲技术”这件事。想起马龙被乔丹绝杀的那个瞬间,实力摆在那,命运偏偏跟你开玩笑。

汉唐L技术逆天却遇冷,问界销量碾压,比亚迪为何跌入尴尬境地-有驾

这场戏,汉唐L就像一个硬核理工男,死磕参数,死磕极限,最后站在聚光灯下,发现没人鼓掌。比亚迪要学的不是怎么造更猛的车,而是怎么让朋友圈点赞多一点,怎么让用户愿意去晒生活、晒体验、晒圈层,而不是晒数据。你说天才会不会孤独?大概率会,但谁想一直孤独下去?

说了这么多,汉唐L这事你怎么看?你是技术党,还是生活派?你会不会也觉得这年头,技术牛不如会讲段子?留言区等你,咱们一起聊聊,别让比亚迪的技术宅们孤零零地守着那堆参数和销量排行榜,冬天要来了,键盘后面也得有点烟火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