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有驾

曾经的奇骏,是4S店里最热闹的那一个。人头攒动。看车试驾的络绎不绝。它几乎是家用SUV的代名词。三缸发动机。这个决定像一盆冰水,从头浇下。消费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三缸?!质疑声瞬间淹没了一切。日产的技术,能解决三缸的抖动吗?平顺性真的过关吗?没人敢轻易尝试。口碑传播的速度,远比想象中快得多。一个“抖”字,成了挥之不去的标签。即使实际驾驶中优化得再好,心理的坎,迈不过去。这就是第一大软肋——三缸机的战略性失误。它动摇了用户最基本的信任。信任一旦崩塌。重建,难如登天。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有驾

空间大。坐着舒服。这是奇骏的传统优势。上一代车型,后排翘个二郎腿毫无压力。可新奇骏呢?造型变了。更年轻了。溜背设计带来了视觉冲击。却牺牲了后排头部空间。尤其是对身高超过一米七五的乘客来说。坐进去,头顶几乎贴到车顶。压抑感油然而生。后备箱也缩水了。以前能轻松塞下全家出游的行李。现在?大件行李得精打细算。家用SUV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是实用。是空间。是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坐得舒坦。新奇骏在这一点上,做出了妥协。而这,恰恰触碰了用户的底线。这就是第二大软肋——为设计牺牲实用。好看,重要吗?重要。但当好看换来的是全家人的不适,这笔账,消费者不买账。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有驾

再看价格。厂商指导价18.19万元起。听起来不算离谱。但对比竞品呢?同价位区间,CR-V、RAV4荣放、甚至途岳都在虎视眈眈。它们用四缸机。空间没缩水。配置还很扎实。消费者自然会问——我为什么要多花几万块,买一台三缸的、空间还小的奇骏?性价比的天平,瞬间倾斜。更关键的是,老款奇骏的二手车保值率曾是强项。如今,三缸的标签让二手市场避之不及。保值率断崖式下跌。这意味着,买新奇骏,等于从提车那一刻就开始承受更大的折旧损失。这笔经济账,谁都算得清。这就是第三大软肋——价格与价值的严重错配。你卖得不便宜。给的却不是用户最想要的。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有驾

还有营销。东风日产的宣传,似乎总慢半拍。当对手在短视频平台疯狂种草。在社交媒体制造话题。奇骏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消费者想了解新奇骏的优点。却发现信息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说服。甚至,很多潜在买家根本不知道它已经换代。品牌声量的下滑,让产品力的传递大打折扣。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况,这瓶酒的味道,还让人存疑。营销的乏力,成了压垮销量的最后一根稻草。它没有放大优势。反而放大了疑虑。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有驾

驾驶感受呢?CMF-CD平台带来了更灵活的操控。底盘质感有提升。转向也更精准。这些进步,客观存在。可普通家庭用户在乎这些吗?他们更关心——省不省油?耐不耐造?维保贵不贵?三缸机在这几项上的“未知数”,远比“已知的好”更让人焦虑。技术革新,必须建立在用户认知和接受度的基础上。激进的变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奇骏显然低估了这种风险。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有驾

回想当年,奇骏凭借“硬派SUV”的底子和舒适的驾乘体验,赢得了大批忠实用户。那些人,现在去哪儿了?一部分转投了汉兰达、锐界L这类大七座。另一部分,则被新能源车吸引。比亚迪宋PLUS DM-i、特斯拉Model Y……它们用更低的使用成本和全新的体验,重新定义了家庭出行。而奇骏,仿佛被困在了传统燃油车的舒适区,又没能守住基本盘。进退失据。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有驾

所以,奇骏的衰落,是偶然吗?不。是三缸的决策失误。是空间的妥协退让。是定价的缺乏竞争力。更是品牌沟通的失效。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在把用户推向对手的怀抱。它曾经那么懂中国家庭。如今,却显得如此陌生。我们不禁要问——那个曾经门庭若市的奇骏,还能回来吗?或许,只有当它真正读懂用户的心,而不是仅仅读懂市场数据时,答案才会出现。毕竟,车,终究是为人服务的。人心,才是最长的续航。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奇骏究竟哪里差?这3大原因成主要短板!-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