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身边想买电动车的朋友们可能都有这么一个纠结:听说固态电池特别厉害,又安全、跑得又远,是不是应该再等等,等固态电池的车出来了再买?
现在市面上的液态电池是不是马上就要过时了?
这个问题,不光咱们普通人关心,整个汽车行业和电池领域的专家们也在热烈讨论。
前不久,在四川宜宾举办的一场世界级的动力电池大会上,一群顶尖的专家和大佬们就这个问题,给出了非常实在、非常接地气的回答。
听完他们的分析,您心里的疑惑可能就解开一大半了。
首先,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那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全固态电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用在咱们开的车上?
在这次大会上,几位重量级专家的预测可以说是有很大差别,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件事儿的不确定性有多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吴志新院士,他是一位资深专家,他的看法比较谨慎。
他觉得,全固态电池要真正大规模地商业化使用,恐怕要等到2032年到2033年左右。
他甚至开玩笑说,做这种预测跟算卦差不多,可见这技术离我们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另一边,像蜂巢能源这样的电池企业董事长杨红新,他的看法要乐观一些。
他认为,到2027年,可能会有小批量的装车示范,就是说有那么几辆车能用上,让大家看看效果。
但是,他也强调,要想让它像现在的电池一样大规模生产,让价格降下来,让整个产业链都成熟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作为直接造车卖车的企业代表,长安汽车的副总裁邓承浩先生,他的话可能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最有参考价值。
他直截了当地说,全固态电池能在2030年大规模商业化,这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他个人甚至觉得可能要等到2035年。
为什么造车的企业会更谨慎呢?
因为他们不仅要考虑技术能不能实现,还要考虑成本老百姓能不能接受、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稳不稳定、相关的供应链能不能跟上等等一系列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个还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和一个能安全可靠地装在千家万户车里的产品,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
就连咱们国内的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对外也只是说,有望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您看,从2027年到2035年,这时间跨度可不小。
所以,如果您现在就有用车的需求,为了一个可能十年后才成熟的技术而一直等待,似乎不太现实。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现在用的液态电池就真的不行了,要被淘汰了呢?
恰恰相反。
大会上,专家们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不能过度“神化”固态电池,同时也不能贬低我们现在技术非常成熟的液态电池。
邓承浩副总裁就表达了很深的担忧,他发现现在网络上有些声音把固态电池捧得太高,导致很多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液态电池已经过时了,这是一种不理性的市场情绪。
他非常实在地指出,液态电池本身的技术潜力,其实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干净。
这句话说得特别对,我们不能用一个未来的、还不太成熟的技术,去否定一个现在正在不断进步、并且已经服务于亿万人的成熟技术。
这就好比我们用智能手机,虽然大家都在研究下一代通信技术,但我们现在用的5G手机已经非常好了,完全能满足日常需求,我们不会因为6G还在研发就不用5G手机了,对吧?
液态电池也是一样,这些年来,它的能量密度一直在提高,车子的续航里程越来越长;充电速度也越来越快,大大缓解了充电焦虑;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它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这才让电动车的价格越来越亲民。
这些都是液态电池实实在在的功劳和进步。
所以,专家们呼吁,我们应该给科学研究一个安静、务实的环境,不要有一点小小的突破就被无限放大,搞得人心惶惶,也给科研人员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
既然全固态电池还比较遥远,而液态电池又在不断进步,那中间有没有一个过渡方案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半固态电池”,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固液混合电池”。
这可以说是当前阶段最明智、最可行的选择。
吴志新院士预测,半固态电池可能会有5到7年的商业化窗口期。
为什么它会成为“香饽饽”呢?
最关键的一点是,它在生产工艺上和我们现在的液态电池兼容性很高。
打个比方,就像是工厂的生产线,不需要全部推倒重来,只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一些升级改造,就能生产半固た电池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的生产成本不会一下子增加很多,能够更快地实现大规模量产,价格也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蜂巢能源的董事长杨红新也认为,半固态技术是一种能在短期内快速普及的解决方案,成本基本不增加,还能利用现有的生产线。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上比纯液态电池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又不像全固态电池那样成本高昂、遥不可及。
它在安全性、性能和成本这三个方面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
很多行业分析也认为,2025年左右,就会是半固态电池成熟产品大规模上市的关键年份。
所以,对于近一两年有购车计划的朋友来说,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期待的选择。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行业顶级大会上专家们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非常清晰的结论。
第一,全固态电池确实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还很远,技术难题和成本问题都需要时间来解决,现在就为它持币待购大可不必。
第二,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液态电池并没有过时,它自身的技术仍在不断进步,其潜力和价值不应被低估。
第三,半固态电池作为一种过渡性技术,凭借其在安全、成本和生产工艺上的优势,将成为未来几年市场上的主流选择,是当下最现实、最可靠的技术升级方案。
因此,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预期。
如果您着急用车,完全没有必要苦等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市面上优秀的电动车产品已经非常多,它们的电池技术都经过了充分的市场验证,安全性和性能都有保障。
我们应该相信我们国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布局。
无论是对现有技术的深度挖掘,还是对前沿技术的积极探索,我们的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踏踏实实地努力。
给科学多一点时间,给产业多一点耐心,理性看待技术的发展,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选择,这才是最明智的消费观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