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长途走高速,老司机们最忌惮的是什么?
十有八九会说是“区间测速”!
这玩意儿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逼着你时刻紧绷神经:老兄,安分点!
就说我那位开了十年车的老友老王,自诩熟谙各项交规,结果前些时候跑了趟远途,回来垂头丧气,简直像泄了气的皮球。
细问才知道,着了区间测速的道儿!
他以为只要在终点前猛踩一脚刹车就能瞒天过海,不料还是超速,白白往交通队贡献了血汗钱。
这事儿啊,并非孤例。
想必不少车友都跟老王一样,对区间测速的认识存在偏差。
今天,咱们就来抽丝剥茧,聊聊这区间测速究竟是何方神圣,以及如何才能避免“踩雷”!
要理解区间测速,首先要厘清它的运作机制:它并非捕捉你某一瞬时的速度,而是衡量你在指定路段的平均速度!
恰如马拉松赛,看的不是你冲刺的爆发力,而是你跑完全程所耗费的时间。
具体而言,就是在高速路上,于某一路段的起始与终点,各设一摄像头。
当你驶过起点时,摄像头记录下时间和牌照信息;到达终点时,再次记录。
随后,系统会根据这两个时间戳,结合该路段的实际距离,计算出你的平均速率。
举个例子,假设某区间测速路段全长二十公里,限定时速为一百二十公里。
据此推算,你至少需要耗时十分钟方能通过。
如果你只用了八分钟,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一纸超速罚单!
是以,那些盘算着在终点前突然制动、浑水摸鱼的车友,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
这种伎俩,早就落伍啦!
既然如此,在明白原理之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莫急,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招,谨记两字真言:持重!
驰骋于高速公路,最应避免的就是忽快忽慢。
顷刻间狂踩油门,又骤然猛踩刹车,这样不仅徒增油耗,更易引发交通事故。
在区间测速路段,尤当杜绝此等行径!
务必竭力维持速度的平稳,使之控制在限定范围之内。
早先我驾驶一辆老款帕萨特跑高速,那车可没有当下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更遑论自适应巡航系统了。
那该怎么办?
唯有紧盯仪表盘,并不时瞥一眼导航,确保时速维持在一百一十至一百二十公里之间。
纵然略感疲惫,总归胜过缴纳罚款吧!
第二招,善用导航工具,兼顾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如今的导航软件,如高德、百度之流,都已相当智能化。
它们会提前警示你前方存在区间测速路段,并且实时显示你的平均速率。
但务必提醒诸位:导航终究是辅助工具,难免偶有疏漏。
因此,仅仅依赖导航远不够,还需留意道路旁的指示牌。
多方印证,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曾有一次,我驱车前往异地,导航提示前方进入区间测速区,限速一百二十公里。
可我抬头一看路边的标志,赫然写着一百公里!
当下便惊出一身冷汗,赶紧减速。
若非我多留了个心眼,恐怕又要破财免灾了。
第三招,若有定速巡航,则大胆启用。
倘若你的座驾配备有定速巡航功能,那简直是如虎添翼!
驶入区间测速路段后,开启定速巡航,将速度设定在限定值以内,车辆便会自行保持此等速率。
你只需把控好方向,其余的便可交给它来完成。
这东西,谁用谁夸赞!
尤其是长途驾驶,能极大地解放双脚,减轻疲劳之感。
但需切记,定速巡航仅为辅助手段,切不可全然依赖。
仍需时刻保持警醒,留意路面情况的变化。
第四招,审慎驾驶,方能驶得万年船。
某些区间测速路段,会在起点与终点处设置定点测速装置。
这意味着,你不仅要确保平均速率不超标,更要保证驶经起点与终点时,速度亦不得超越限定值。
这就像科举考试,不仅总分要达标,各科成绩亦需及格才行!
不仅如此,还有些颇具“心机”的路段,会在区间测速区域的中间地带,设置流动测速点。
因此,莫要心存侥幸,妄图在中间路段超速行驶,待临近终点再行减速。
唯有老老实实地遵照限定速度行驶,方为上策!
总而言之,区间测速实则并不可怕。
只需我们透彻理解其原理,掌握恰当的方法,便能轻松应对。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最后,我想分享一段个人感悟。
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须得认真对待,方能趋利避害。
若心存侥幸,则难免阴沟里翻船。
好了,今天就与各位聊到这里。
关于区间测速,你还有哪些心得体会?
或者有什么被罚款的惨痛经历?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大家一同乐呵乐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