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的大新闻,除了降价就是降价,降到最后所有人都面目模糊,仿佛参加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就是比谁先把自己送走。就在这个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恨不得把对手连人带桌子一起抬出去的节骨眼上,欧拉突然开了个发布会,不聊技术,不聊价格,开始跟你聊“自然美学”。
我当时就感觉,诶,这股清流不对劲。这不像是来打仗的,倒像是来修仙的。就好像两军交战,这边都开始拼刺刀了,那边突然来了个道长,说各位施主不要打了,我们不如坐下来,一起感悟一下宇宙的呼吸。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把水滴开回来研究一下这是什么新战术。
欧拉的核心理念,叫什么“都市自然生命体”。听听,这词儿,高端。他们说,要重构自然与都市的关系,车子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连接两者的“流动桥梁”。这个说法听起来很美,但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听到“桥梁”这个词的第一反应是堵车。你再怎么自然,堵在晚高峰的时候,你就是个铁盒子,跟旁边的网约车没任何本质区别。
他们说设计灵感源于自然,摒弃直线,全是曲线,光影效果特别丝滑。为了这个丝滑,用上了G3级别的曲率,对每个点的控制精度达到微米级。讲真,这技术力是值得尊重的。但问题是,这丝滑有啥用?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一个车外观好不好看的关键,不在设计图,在于小区里那些神秘的划痕和永远躲不开的马路牙子。你那个微米级的曲面,遇到一个开门不看后面的大哥,瞬间就变成后现代主义的凹陷艺术。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这曲线修起来,可比直线贵多了。
更有意思的来了,他们说欧拉5的车身流线遵循斐波那-契-曲-线,轮轴比跟保时捷Macan几乎一致。坏了菜了,典中典的“致敬”环节又来了。这就像你跟我说,我这碗泡面,面饼的含水量和国宴大厨煮的龙须面是一样的。是是是,数据上可能没错,但吃起来能一样吗?会买保时捷的人,在乎的根本不是那个轮轴比,他们在乎的是那个盾牌标。这是一种信仰,一种玄学,跟产品力关系不大,但又关系巨大。会买欧拉的人,就是图个性价比和好看。你强行把两者联系起来,就好像说郭德纲和吴彦祖都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这叫碰瓷,不叫对标。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然后是内饰,说设计哲学是国画的“留白”。我一开始还挺期待,以为是啥断舍离风格。结果一看,哦,就是设计得比较简洁,然后保留了常用实体按键。我悟了,这不叫留白,这叫“不装了,摊牌了”。当所有新势力都在车里塞满屏幕,恨不得让你开车的时候还能打两把斗地主的时候,欧拉说,算了算了,常用的功能还是给你个实体键吧。这简直是一股清流中的泥石流,我甚至有点感动。因为我真的开过那种全是触屏的车,冬天想开个座椅加热,得在屏幕里找半天,跟玩儿密室逃脱一样。那种感觉,就像雷电法王杨永信在给你电疗,机你太美。
至于那个副驾“黄金舒适组合”,128度躺姿加腿托,三档加热通风。我作为一个司机,心态直接就爆了。凭什么啊?我在这边精神紧张躲避外卖小哥和老头乐,副驾在那边享受人生头等舱?这哪里是车,这简直是移动的情感考验所。就问你怕不怕?
说白了,现在这个汽车市场,已经不是正常的商业竞争了。正常的竞争是,我出一个好产品,你出一个更好的,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现在的竞争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后来者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所有人都知道,最好的防守不是做金钟罩铁布衫,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在这种背景下,欧拉还在慢悠悠地跟你聊设计、聊美学、聊自然。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错位感。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想想,这车可能压根就不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是一个精神“压缩毛巾”,在你被城市挤压得不行的时候,拿出来用水一泡,给你舒展开一片想象中的自然。
这帮人到底懂不懂车啊?!他们当然懂。他们只是在赌,赌这个市场上,除了那些天天喊打喊杀的性能党和价格屠夫之外,还有一小撮人,他们就想要一个好看的、舒服的、开起来不费劲的代步工具。她们可能根本不在乎什么零百加速,什么麋鹿测试,她们只关心这车今天配不配我的新包。
所以欧拉5能成功吗?按道理说,在一个掀桌子的时代,你试图讲道理、讲体面,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汽车消费这玩意儿,从来就不是纯粹的道理。它充满了玄学、偏见和冲动。也许,当所有人都挤在“性价比”的独木桥上时,欧拉选择直接开任意门,去了另一条赛道。但能过,就是能过。这事儿本身,就挺“自然美学”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