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又开始‘表演’了!”今天郑州的朋友圈,是不是又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刷屏了?外面那雨,哗啦啦地跟瀑布似的,感觉整个城市都要变成“威尼斯”了!这不,中原区那90毫米的强降水,直接把碧沙岗地铁口附近的路面变成了“海”,水深到能没过成年男子膝盖,连路边护栏都被冲歪了,好几辆小电驴都“离家出走”了,看着都心疼!金水区的王府坟隧道、沙口路黄河路隧道也直接“禁止通行”了,东三街黄河路、中州大道农业路、金水路未来路和东明路,全都成了“慢车道”,堵得心慌!
可越是这种时候,咱们郑州人的“精气神儿”就越足!你瞧,那些穿着荧光绿背心的交警叔叔,冒着大雨,站在齐膝深的积水里指挥交通,帮着受困车辆脱困,那背影看着都让人心疼又敬佩!有位大哥,车子在王府坟隧道口熄火了,正绝望呢,交警叔叔二话不说,直接趟水过来,帮着把车推到安全地带,那份踏实劲儿,比啥都强!还有临街酒店的工作人员,也赶紧跑出来,帮着把漂走的电动车往回捞,甚至还搬出大桶水给过往行人洗脚。更暖心的是,不少热心肠的郑州网友,直接开起了直播,把自家门口的路况实时播报出来,给要出门的朋友们当“活地图”,甚至有人在朋友圈里喊话:“谁家车被困了,我过去帮忙!”这波操作,简直是“人间烟火”里最暖心的“秀儿”!
说白了,这种天气,开车出门就是一场“极限挑战”。咱们平时开车,总觉得“没啥大不了的”,可真遇到这种百年不遇的大暴雨,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交警叔叔这会儿可不光是维持秩序,更是给大家伙儿送“保命秘籍”来了!别看是“保命三招”,咱今天把它拆解成70个小细节,条条都是干货,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招积水深浅,眼睛是最好的“量尺”!——30个细节助你“火眼金睛”:
出门前,先看天气预报。 橙色预警了,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咱郑州启动三级应急响应了,停产停课停运,不是说着玩的!
导航软件要打开。 实时路况更新快,哪里积水哪里封路,一目了然,别一头扎进“水帘洞”。
关注官方发布的路况信息。 交警、交通广播、官方微博微信,都是最准确的“情报站”。
避开低洼路段。 比如京广路隧道,已经封闭了,别去凑热闹。还有王府坟隧道、沙口路黄河路隧道,都是“深水区”。
观察路边参照物。 看看路沿石、护栏、绿化带,水淹到哪里了,心里有个数。碧沙岗地铁口那水深得,都能没过成年男子膝盖了,这就是活生生的参照!
看其他车辆的轮胎。 如果前面车子轮胎一半都淹没了,咱就别过去了,你的“旱鸭子”小轿车可能过不去。
看排气管位置。 普通轿车排气管通常在车轮轴心附近,水深超过排气管,危险!
看车标位置。 一般轿车车标以下就可能进水,SUV会稍微高一点。
看水面是否有涟漪或漩涡。 平静的水面可能很深,有漩涡说明水流急,底下可能有暗流或井盖冲开,别被“平静”迷惑了。
不确定水深,果断绕行。 别抱侥幸心理,安全第一,绕远路总比“泡汤”强。
不熟悉的路段,不要轻易涉水。 “路怒症”这会儿可要不得,命重要,别逞英雄。
如果必须涉水,先停车观察。 慢下来,深呼吸,别急躁,评估风险。
评估水深与自己车辆的极限。 一般轿车涉水极限是轮胎的1/2高度(约30cm),SUV是2/3(约40-50cm),硬派越野车才敢挑战更高(80cm以上)。
涉水前,关闭自动启停功能。 防止车辆在水中熄火后自动重启,造成发动机二次损伤,这可是保险公司拒赔的“大坑”!
手动挡车用低档位。 挂一档或二档,保持发动机转速,提供足够动力,就像老牛拉磨,稳着点。
自动挡车挂L挡或S挡。 保持低速高扭矩,避免换挡,防止变速箱受损。
匀速慢行,切忌猛踩油门。 激起的水花可能溅入发动机进气口,导致熄火,别让你的车“呛水”。
保持直线行驶。 避免突然转向,造成车辆失控,就像在冰面上滑行。
避免中途停车。 尽量一口气通过积水路段,停车可能让水压失去平衡,更容易进水。
与前车保持足够距离。 防止前车激起的水浪影响自己,也防止前车突然停车,给你来个“水花四溅”。
如果有条件,观察一下旁边车辆的涉水情况,但不要盲目跟从。 别人的车况和你的不一样。
涉水过程中,保持油门稳定,不要忽快忽慢。 稳字当头,方能致远。
水深超过半个轮胎,最好不要尝试通过,除非是底盘很高的越野车。 记住,普通轿车涉水极限是轮胎1/2高度。
涉水后,轻踩几下刹车。 清除刹车盘上的水,恢复制动性能,避免“刹不住”。
检查车辆底盘。 涉水后可能挂到异物或造成损伤,找个地方升起来看看,别留下隐患。
检查轮胎气压。 适当降低胎压可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抓地力,但别降太多,否则会影响操控。
清理雨刮器。 确保雨刮器能正常工作,刮水效果良好,视线清晰才能安全驾驶。
检查车窗密封性。 暴雨前最好检查一下车窗和天窗是否关严实,排水孔是否堵塞,防止雨水渗入车内。
尽量走中间。 路面中间通常地势较高,积水相对较浅,但也要注意路况。
避免跟着大车走。 大车激起的水浪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高,容易把你的小车“淹没”,甚至卷入车底。
第二招熄火别慌,千万别“二次点火”!——20个关键时刻的“自救宝典”:
车辆在水中熄火,第一时间关闭点火开关。 这是最重要的,防止发动机二次点火进水,这是“保命”第一条!
不要尝试再次启动发动机。 强行启动会导致发动机报废,保险公司拒赔,这可是血的教训!
打开双闪警示灯。 提醒后方车辆,避免追尾,让别人知道你“趴窝”了。
如果水位持续上涨,尽快撤离到安全地带。 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车子可以再买,人没了啥都没了。
拨打保险公司电话报案。 越早报案越好,说明车辆被困位置和情况,争取理赔主动权。
详细描述车辆被困情况。 包括积水深度、是否熄火、是否有人员被困等,越详细越好。
联系道路救援。 等待专业人员拖车,不要自行尝试推动或拖拽车辆,以免造成二次损害。
在安全情况下,拍照或录像留证。 记录积水深度、车辆被淹位置等,作为理赔依据,越多越好!
记住救援车辆的车牌号和救援人员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方便后续跟进和感谢。
如果车门打不开,不要慌张。 因为车内外水压差,需要等待水位上涨,直到内外水压平衡。
当水位漫过车门,尝试砸窗。 用安全锤或头枕金属尖端敲击车窗四角,玻璃最脆弱的地方。
砸窗时,注意保护头部和眼睛,避免玻璃碎片飞溅。 可以用衣物或毛巾包裹手部。
如果水已完全淹没车顶,等待车内外水压平衡。 深吸一口气,用力推开车门,然后随着气泡的方向逃生,这是最后的“搏命一击”!
随车常备安全锤。 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小工具,别嫌麻烦,放手边,触手可及。
检查灭火器是否可用。 虽然不直接用于涉水,但万一有短路起火,能应急,有备无患。
手机电量要充足。 关键时刻联系救援,手机就是你的“生命线”,最好备个充电宝。
准备防水袋。 把手机、身份证、现金等重要物品放进去,以防万一,关键时刻能保住“家当”。
了解车辆紧急断电方法。 有些车型有紧急断电按钮,可以防止电路短路,避免更大损失。
听从救援人员指挥。 他们是专业的,别瞎指挥,更别添乱。
保持冷静。 越慌乱越容易出错,深呼吸,相信救援会到来,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三招高速行车,灯光是你的“第三只眼”!——20个能见度低时的“光明指引”:
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 暴雨天能见度极低,让别人看到你,比你看到别人更重要,这是“灯语”!
切勿开启远光灯。 远光灯在雨雾中会形成漫反射,反而影响视线,晃人眼,还可能刺激对向司机,引发危险。
降低车速,保持安全车距。 高速公路遇雨雾天气,车速要比平时更慢,车距要比平时更远,给自己留足反应时间,就像“蜗牛爬”,慢就是快。
根据能见度调整车速。 能见度小于200米,车速不超60公里/小时;小于100米,车速不超40公里/小时;小于50米,车速不超20公里/小时,并尽快驶离高速,找服务区避险。
尽量避免变道和超车。 雨天路滑,抓地力下降,急打方向容易失控,别做“变道狗”,更别当“超车狂”。
遇有积水路段,提前减速,轻点刹车。 避免“水滑”效应,导致车辆失控,就像踩在香蕉皮上。
保持车道居中行驶。 避免压到车道线上的水膜,防止侧滑,保持车辆稳定。
握紧方向盘。 双手握住方向盘,保持车辆稳定,应对突发情况,就像握住自己的命运。
避免急刹车。 雨天路滑,急刹车容易造成车辆打滑或追尾,提前预判,轻柔操作。
提前减速。 看到前方有情况,提前收油,轻点刹车,给后车留反应时间,也是给自己留生机。
开启空调除雾。 保持车内玻璃清晰,防止内外温差导致玻璃起雾,影响视线。
如果车辆有ESP/ESC等电子稳定系统,确保其开启。 这些系统能在关键时刻帮你稳定车身。
远离大型车辆。 大车溅起的水花更大,也更容易遮挡视线,而且它们刹车距离更长。
留意路面标识。 高速上的车道线、导流线在雨天更容易被积水覆盖,要多加注意,别走错道。
检查轮胎花纹深度。 花纹磨损严重会影响排水性能,增加打滑风险,低于1.6mm就该换了。
保持轮胎胎压正常。 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抓地力,定期检查胎压是好习惯。
如果雨势过大,服务区是最好的“避风港”。 找个安全的地方停车等待,命比啥都金贵,别硬闯!
了解高速公路实时路况。 比如连霍高速惠济站、京港澳高速豫冀界等,提前规划路线,避免被困。
遇到故障,将车停靠在紧急停车带。 打开双闪,人员撤离到护栏外安全区域,并拨打救援电话。
保持心情平稳。 雨天行车更需要耐心和专注,别让情绪影响判断,安全到家才是王道。
各位老铁们,天气这玩意儿,咱们控制不了,但咱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雨天行车,多一份小心,就多一份平安。今天这70招,都是交警叔叔的肺腑之言,句句都是经验。赶紧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让大家伙儿都学学,关键时刻真能保命!希望咱们郑州早日雨过天晴,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吃碗胡辣汤,再来碗烩面,暖暖和和地过日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