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车在机场绕圈的视频,48小时内席卷全网;一笔投向足球青训的赞助,转眼被骂上热搜。 比亚迪,这家刚拿下全球新能源销冠的中国企业,一个月内接连陷入两场诡异的舆论风暴。
真相大白后,警方通报无人问津,辟谣声明石沉大海,比亚迪始终沉默。 这沉默是软弱,还是另一种力量?
被剪辑的“失控”,与被篡改的善意
7月24日傍晚,成都天府机场停车场的一段视频突然刷屏。 画面中,一辆比亚迪汉疯狂绕圈行驶,配文“刹车失灵! 比亚迪失控! ”瞬间点燃全网。 短短3小时,比亚迪失控话题阅读量破亿,营销号整齐推送“技术缺陷分析”,直播间涌入数万人刷屏谩骂。 此时警方尚未调查,比亚迪也未发声。
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通报真相:司机蒋某因联系不上客人情绪崩溃,人为操作绕行,车辆无故障。谣言已像病毒般植入公众记忆。
比亚迪宣布5年投入7500万元赞助“中国足球小将”青训组织,资金全部用于青少年球员海外培养。 8天后,社交平台突然涌现“抵制国足赞助商”浪潮,将“赞助青训”偷换概念为“赞助国足”,直戳公众对国足的愤怒神经。
48小时内,“抵制比亚迪”冲上热搜榜首,合作被迫暂停。 没人提及,“中国足球小将”是民间青训标杆,培养过多位国少队球员;无人关注,这笔钱本计划送50名孩子赴欧洲训练。
技术长城与200亿研发战
面对汹涌的舆论,比亚迪为何不辩驳? 翻开财报或许能找到答案: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202亿元,同比增长42%,相当于每天烧掉1.1亿搞技术研发。 这已是它连续8年蝉联中国车企研发投入榜首,累计砸下近1500亿元。
真金白银堆出了什么? 刀片电池针刺不起火,打破日韩电池垄断;DM-i混动技术将油耗拉进2L时代;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实现全场景自动驾驶。 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当口,比亚迪欧洲售价是国内两倍,却依然卖爆,今年海外销量猛增71.9%,每出口两辆中国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垂直整合产业链的模式更让对手胆寒。 从青海锂矿挖矿,到自研IGBT芯片,再到三电系统全栈自研,比亚迪把核心技术牢牢攥在手里。 当友商为电池成本焦头烂额时,它的单车利润反增30%。 这份底气,让沉默成了最锋利的武器。
流量生意与商战黑手
两场风波的传播轨迹如复制粘贴:先由区域媒体统一标签发文(“赞助国足=支持失败”“失控=技术缺陷”),再经网络大V联动扩散,最后营销号批量推送分析模板。
这种操作成本极低。
一段剪辑视频报价仅5000元,却能撬动百万级流量;比亚迪要辟谣,需协调警方取证、技术报告、法律声明,等到真相落地,谣言已传播三个层级。 荒诞的对比是:天府机场辟谣通报转发量不足1万,造谣视频却收获200万点赞。
幕后推手究竟是谁?
业内人士点破玄机:2025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60%,比亚迪独占35%市场份额。 当技术差距难以追赶,“黑公关”便成商战捷径。 类似套路早有先例:小米SU7发布前,犯罪团伙操纵近万个账号散布“刹车失灵”“自燃”谣言,后被警方捣毁;蔚来、理想都曾遭遇过批量生成的“车祸集锦”。
悬赏500万与法律重锤
比亚迪的沉默不等于退缩。 7月25日,其“新闻打假办公室”发布公告:对天府机场谣言立案37起,126个账号进入法律程序,悬赏500万元征集黑公关线索。 这并非虚张声势,2024年5月,自媒体“龙猪-集车”因长期造谣比亚迪刹车故障,被判赔偿201万元并公开道歉。
硬核的回应藏在技术细节里。 风波后比亚迪主动公开刹车系统设计:采用博世IPB智能制动系统,配备机械、电子、液压三重冗余。 这意味着即便两套系统同时失效,车辆仍能刹停。 用工程师的话说:“技术本身比万篇声明更有说服力。 ”
疫情方舱与30亿教育基金
舆论风暴中,无人提及这些事实:疫情期间,比亚迪3天造出口罩机,日产1亿只口罩援鄂;24小时改装消毒车驰援火神山;更将工厂紧急转产呼吸机。
谁在扼杀中国制造的信心?
两场闹剧造成的伤害远超想象。 足球青训项目因资金中断,12名原定赴德训练的青少年被迫延期;天府机场事件后,比亚迪终端门店咨询量骤降15%。
深远的裂痕在于行业信心。 某新势力车企CEO私下感慨:“比亚迪都被黑成这样,我们哪还敢创新? ”当努力者成为靶子,当辟谣跑不过造谣,最终倒下的可能不止一家企业,是中国制造向上突围的集体信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