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年头,大家伙儿凑到一块儿聊天,十有八九都绕不开新能源汽车。
什么续航、充电、智能驾驶,聊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好像现在不买辆电动车,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
就在这么个大环境底下,咱们国产大厂长安汽车,却突然不按常理出牌,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纯燃油轿车——第四代长安逸动,而且预售价格定在了七万多块钱。
这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长安这是咋想的?
是头脑发热,还是觉得自家的燃油车技术已经强到可以无视电动车的冲击了?
一台在加油站里“吃饭”的传统汽车,到底凭什么,能在这个被“电”主导的时代里,重新抓住年轻人的心呢?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盘一盘这台新车,看看它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说实话,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台新逸动的时候,你很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怀疑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不是一台燃油车。
它的整个设计思路,简直就是照着那些最时髦的新势力电动车来做的。
先看车头,那个分体式的大灯设计,上面是一条又细又长的日间行车灯,而且这条灯带还和中间可以发光的长安车标连在了一起。
这种设计在晚上点亮之后,科技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特别有辨识度,完全就是现在最流行的“电感”风格。
再往下看,它的进气格栅设计得也很有意思,没有一个明显的框框,而是用很多纵横交错的线条构成了一种参数化的网格,看起来既复杂又精致。
车头两侧还有两个尺寸非常夸张的导流槽造型,配合下面黑色的前唇,整个车头显得攻击性十足。
这副模样,你要说它是一台温顺的家用车,恐怕没几个人会信,它更像是一台随时准备冲出去的运动小钢炮。
从侧面看,这台车的尺寸也相当可观。
车身长度接近四米八,轴距达到了两米七六五,这两个数据放在十万以内的紧凑型轿车里,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水平。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这尺寸和上一代比没大多少,感觉像是换了个壳子。
话虽如此,但对于一台家用车来说,这个尺寸已经完全足够保证车内空间的宽敞舒适了,再大就有点多余了。
而且长安的设计师很聪明,通过一些视觉上的小技巧,让这台车看起来比实际尺寸更长、更低趴。
比如那条从车头一直延伸到车尾的腰线,非常有力量感,把车身姿态勾勒得特别动感。
车尾的设计更是这台车的一大亮点,贯穿式的尾灯和车头形成了很好的呼应。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竟然配备了一个电动的升降尾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扰流板。
要知道,这个配置以前通常只出现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性能跑车上,现在长安竟然把它下放到了这么一台亲民的家轿上。
当车速达到一定值或者你手动开启时,那个尾翼缓缓升起,带来的那种仪式感和满足感,对于年轻人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可以说,单就外观这一项,长安逸动就已经把年轻人的喜好给研究透了,它就是要用这种酷炫的“轿跑”范儿,让你第一眼就爱上它。
坐进车里,你会发现它的内饰设计同样没让人失望。
整个中控台的设计很有层次感,采用了上下不同颜色的搭配,中间还用了一条镀铬装饰条贯穿,一直延伸到两边的车门上,形成了一种环抱式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被车厢紧紧包裹着,很有安全感。
换挡区域也变得非常简洁,小巧的电子挡杆、手机无线充电板、杯架都整合在了一起,看起来清爽又高级,这种设计风格也是向很多高端电动车看齐的。
长安这次在细节用料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车门扶手、车窗按键的质感都比以前好了很多,虽然不能说它有多豪华,但考虑到它的价格,能做到这个水平,已经非常值得肯定了。
当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光有好看的内外设计还不够,车里的“智慧”程度同样重要。
这台新逸动在这方面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它配备了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一块横置的14.6英寸中控大屏,两块屏幕的显示效果都很清晰。
更关键的是,车机系统内置了最近非常火的“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
这东西可比以前那种呆板的语音助手聪明多了,你几乎可以像跟真人聊天一样跟它交流。
比如你可以直接说“我有点冷,再给我放一首周杰伦的老歌”,它能完全理解并执行你的指令,还能在连续的对话中记住上下文。
除了聪明的语音助手,像苹果的CarPlay、华为的HiCar这些手机互联功能也都支持,不管你用什么手机,都能很方便地连接到车上。
甚至你还能在车里K歌,娱乐功能相当丰富。
可以说,长安逸动用这些智能化的配置,努力地在告诉消费者:虽然我是一台燃油车,但在智能体验上,我一点也不输给那些新潮的电动车。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它作为一台燃油车的“本职工作”。
动力方面,它搭载了长安最新一代的蓝鲸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的是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这台发动机的技术含量不低,最大能输出192匹马力,扭矩达到了310牛·米。
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呢?
它已经超过了很多合资品牌2.0L自然吸气发动机,甚至快要赶上一些豪华品牌的2.0T低功率发动机了。
开起来动力储备相当充足,无论是市区起步还是高速超车,都很有信心。
当然,要说百公里加速,它肯定比不过那些性能强悍的电动车,但它的优势在于综合表现。
官方公布的百公里综合油耗只有6.2升左右,对于一台这么大尺寸、动力又不弱的车来说,这个油耗表现已经非常出色了,能帮你省下不少油钱,而且完全没有电动车那样的续航焦虑和充电烦恼。
不过,这台车也有一个让很多人比较纠结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后悬架采用的是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这种悬架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也低,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上不如多连杆独立悬架。
虽然厂家肯定会通过精心的调校来弥补结构上的不足,但对于一些比较在乎机械素质的消费者来说,这始终是个心结。
这就像你买了一件看起来特别高档的名牌大衣,结果发现里衬的料子很普通,心里难免会有点小疙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