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央视去探访尊界S800工厂的新闻,我第一反应是有点懵。不是说车不好,而是这个路数有点怪。你说你好好的一个百万级豪华轿车,不去聊你的三电,不去聊你的智能驾驶,你跑去跟央视聊你生产线上灰尘有多少克。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不,这是一种“不务正业”的精神。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准备华山论剑的武林高手,临阵磨枪,结果他不是在磨剑,是在给剑鞘抛光,还要精确到纳米级,旁边还有个公证处全程记录。你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比的不是谁的剑快,我们比的是谁的剑鞘更能闪瞎对手的眼。
这就是尊界现在的打法,一种充满了表演性的行为艺术。他们把白车身上的杂质总量,控制在3克以内。3克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包速溶咖啡的糖包,撒在一台车那么大的面积上。而行业普遍标准是15克。也就是说,在别人家车间里能凑一桌麻将的灰尘量,在尊界这里,只够斗个地主。为了这玩意儿,他们甚至在焊装之后,专门加了一道人工清洁。我都能脑补出那个画面,一群穿着无尘服的大哥,拿着放大镜和棉签,给一台光秃秃的铁皮袈裟做全身SPA。
这简直是疯了!
这套逻辑,你往深了想,其实不是给消费者看的,是给同行看的。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当所有人都还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华为鸿蒙智行直接不玩儿了,摊牌了。它说,你们聊的那些,我也有,但我不跟你聊,我跟你聊一个你们没有,甚至都懒得去想的东西——生产洁癖。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尊界就是想把整个烘焙坊给盘下来,从面粉的分子结构开始跟你卷。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大家都没得吃。
然后你再看那个AI智能精准分色,误差不超过0.5毫米。还有那个自动精饰系统,阶差控制在0.01毫米。讲真,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自己洗车打蜡比吃饭都勤的中年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0.01毫米的阶差,我的手是摸不出来的。我的眼睛也看不出来。能摸出来的,可能是X教授。能看出来的,可能是鹰眼。这玩意儿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在宣传稿里写出来,告诉你:我,能做到。
这是一种新的品牌玄学。奔驰的玄学是那个三叉星徽,一百多年的故事给你讲得明明白白。特斯拉的玄学是马斯克本人,是星辰大海,是“我买的不是车,是未来船票”。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异响,他说那是机械的轰鸣;你跟他说做工,他说那是工业的粗犷。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尊界是个新兵,它没有故事可讲,怎么办?它只能自己创造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就是“极致工艺神话”。它在用一种近乎修仙的方式造车,把每一个参数都拉到极限,仿佛多一个微米的误差,这台车就会当场渡劫失败,灰飞烟灭。这套逻辑,普通消费者可能感知不强,但它能精准打击那些潜在的百万级用户。这些人买东西,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好用”,而是为了那个“凭什么这么贵”的理由。尊界现在就把这个理由拍在你脸上:就凭我的车身比你的脸都干净,就凭我的腰线比你的发际线都平滑。就问你怕不怕?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造车比作修仙,可能有点对不起修仙的。毕竟修仙失败了是身死道消,这玩意儿最多就是库存积压。
所以,这一切证明了尊界S800是一辆好车吗?不,这只证明了一件事:他们真的,真的很怕输。在当下这个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里,活下去是第一要义。你看那个销量,大定破12000台,对于一个百万级的新品牌,绝对算得上是开门红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套“行为艺术”打法,真的有人买单。大家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性能叙事、智能叙事,突然来一个“洁癖叙事”,反而觉得新鲜。
这就像看惯了各种武林高手飞檐走壁,突然出来一个雷电法王,站在原地不动,开着金钟罩铁布衫让你打,你打半天他毫发无伤,你心态直接就崩了。尊界现在干的就是这个事儿。它不跟你拼内力,它跟你拼防御。加大加大加大。把所有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部拉满。这种产品思路,非常华为。三体人看了可能都气活了,说好的技术降维打击呢?怎么变成细节偏执狂了?
说到底,所有的高科技,最终都要落地到最朴素的场景。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激光雷达再多也没用。同样,一台车漆面的镜面效果再好,也扛不住一次孩子的亲密接触。但能过,就是能过。尊界用这种近乎自残的方式,硬生生在百万级豪车的铜墙铁壁中,凿开了一道门。至于这道门后面是坦途还是悬崖,那就只有天知道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