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称2023年丰田净利润达到2300多亿人民币,而比亚迪净利润仅有300多亿,差距明显,反映出两者在盈利能力和产业链布局上的巨大差异

王传福说2023年丰田净利润达到2300多亿人民币,而比亚迪才300多亿,差距其实挺直观。这差距,不光反映出盈利能力的问题,更折射出两者在产业链布局、成本控制、运营效率上的本质差异。

你看丰田,全年销量大概在1100万辆,利润可以说超强。一算,净利润2360亿,平均每辆车利润就得2万多元。这个数字,我估算也许偏高一点,但整体结构差不多。换句话说,丰田的成本控制、产出效率、品牌溢价,甚至设计标准,都已经成熟到超出不少自主品牌一大截。

王传福称2023年丰田净利润达到2300多亿人民币,而比亚迪净利润仅有300多亿,差距明显,反映出两者在盈利能力和产业链布局上的巨大差异-有驾

比亚迪呢,2024年销量427万辆,净利润却只有402亿多。简单算,单车利润就是9400元,几乎只有丰田的一半。这一块其实挺让人沉思的。为什么?我猜,也许这里面除了效率、成本之外,更核心的是双重困境:一方面比亚迪还在热火朝天地拼规模,另一方面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其实我还记得,刚开始比亚迪大包大揽地抄别人,无非就想跟上、追赶。有人调侃,说比亚迪抄得像模仿派,质量未必稳定,但实操经验丰富。我其实挺同意的。你想啊,没有车企不打价格战,但比亚迪在起步时,技术、供应链还不成熟,走过了质量靠拼命弥补的路,就像那时我见面聊天的修理工说:刚开始那些车,零件都像拼装的,修一次得修好几次。可能比亚迪自己都得承认,早期的质量问题确实让人头大。

王传福称2023年丰田净利润达到2300多亿人民币,而比亚迪净利润仅有300多亿,差距明显,反映出两者在盈利能力和产业链布局上的巨大差异-有驾

但之后呢,比亚迪在提升质量方面下了大功夫。你看去年,我翻了下笔记,发现比亚迪的多款电动车,零件更换频率比去年低了不少。当我坐在车里试驾新车时,感觉线条硬朗不少,车内的质感也看得出在努力。但提到性能和质量,比亚迪还在追赶。合资品牌的车,像丰田本田,历经三五十年的打磨,拿到的质量信任,好像比新手更稳。

再讲个细节,我朋友买车,开了两年,问我:比亚迪车还能看得过去吧?我说:这几年的改进明显,但别期待它和日系之一比。他说:哦,主要是维修便宜点。这也是二手车市场上一大秘密——比亚迪的二手价值,靠低维修成本支撑了一部分稳定。

说到产业链,比亚迪绝对算得上殚精竭虑。造电池、造汽车、布局动力系统——像是蚂蚁搬家,一步步变成全产业链自主品牌。这一路走来,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和就业岗位。有人说,比亚迪每年亏损的研发投入,等于养活了一个小城市,但你得承认,没有他们,动力这块的科技自立自强,短期内还能走多远?

王传福称2023年丰田净利润达到2300多亿人民币,而比亚迪净利润仅有300多亿,差距明显,反映出两者在盈利能力和产业链布局上的巨大差异-有驾

其实我还没完全说到核心:比亚迪从一家电池厂变到今天的全产业链自主,真心不容易。可能有人觉得这话说得太吉利,但拆开看,你会发现,比亚迪的硬核是靠坚持和策略拼出来的。像去年五六个车企,收到国家补贴的都在退潮,你说比亚迪是不是还得靠硬科技撑场?我估摸着,这粉丝们喜欢你,但你不得不承认,在那个利润空间越来越紧张的时代里,怎么保持持续盈利,才是硬核的真相。

其实哈,我还在想,未来的竞争真的不止是规模和技术了。有人觉得比亚迪太拼了,压力大。我也有点担心:我们这么喜欢自主,但能不能保证一款车长远的持续盈利?比亚迪这么被动挤压利润,是不是也意味着靠价格战打天下的日子快到头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用说,我经常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其他国产品牌也能像比亚迪一样,把产业链打通、技术跟上,单车利润能不能也变得合理?给自己留点空间,不要只盯着那两个数字。

王传福称2023年丰田净利润达到2300多亿人民币,而比亚迪净利润仅有300多亿,差距明显,反映出两者在盈利能力和产业链布局上的巨大差异-有驾

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去年自己拍的比亚迪新车,突然觉得,汽车产业的路其实也像人生一样:一路走来,要不断改变、不断突破自己。

真心觉得,比亚迪的成长是一件挺特别的事。它让我想起一句话:没有谁能一路顺风,唯有不断调整,才能走得更远。你会不会也在思考,未来国产车能不能真正实现技术自主、自我盈利,从低价时代走出来?这其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王传福称2023年丰田净利润达到2300多亿人民币,而比亚迪净利润仅有300多亿,差距明显,反映出两者在盈利能力和产业链布局上的巨大差异-有驾

或许下一次,丰田和比亚迪的数字,能告诉我们些什么?还是说,它们都只是站在不同起跑线上的故事而已。你说,是不是太有意思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