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

哥几个,今儿不聊风口上的猪,咱聊聊那些风停了之后,摔得最响亮的“猪”。

新能源造车这股大风,吹起了比亚迪、蔚来这些巨头,但也把一大批兄弟拍死在了沙滩上。

烧光了几百个亿,最后连个响儿都没听见,就成了后人蹦迪的背景板。

咱们先不说别人,聊聊那个最“豪”的仔——拜腾。

这家伙的出场方式,简直就是自带BGM和闪光灯。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创始人是宝马i8之父,高管团队一水儿的德系豪华天团,起手就融了84亿美金。

什么概念?

就是你每天中个五百万彩票,都得中好几年。

他们搞出来的M-Byte概念车,那块48英寸的巨屏,第一次亮相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安静了,估计连马斯克都得寻思一下自己的中控屏是不是太小了。

可问题是,这帮“豪门贵族”好像忘了自己是来造车的,不是来办奢华派对的。

北美办公室一年光零食费就几千万,员工名片,一盒一千块。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哥们,你那名片是金子做的还是镶了钻?

这钱烧的,比冬天东北的暖气还旺。

结果呢?

车子还没量产,钱就烧没了。

2021年,这位“天之骄子”轰然倒地,用自己的尸体告诉所有人: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尤其是在制造业。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拜腾是死于太有钱,而有些兄弟,是死于“看上去很有钱”。

这就要提到我们“PPT造车”的祖师爷——游侠汽车。

2014年,黄修源揣着一个“中国特斯拉”的梦就登场了。

第二年发布的游侠X,外观酷炫,直接对标Model S,当场就收获了一堆膝盖。

结果后来被人扒出来,那台所谓的“原型车”,就是把一台特斯拉Model S拆了,换了个壳。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核心技术?

不存在的。

这就好比你跟人吹牛说自己会造时光机,结果掏出来一个刷了漆的微波炉。

这操作骚不骚?

更骚的是,就靠这么个“微波炉”,游侠后来还真忽悠到了几十亿投资,甚至还画了个湖州建厂的大饼。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当然,那工厂跟它的核心技术一样,永远活在了PPT里。

游侠用自己的生命,给“PPT造车”这个词儿注了魂,成了行业里第一个,也是最经典的反面教材。

有人靠PPT,也有人是真有两把刷子,结果还是倒了。

比如博郡汽车的黄希鸣,福特出来的技术大牛,是正儿八经想造车的。

他带着团队自研了三大平台,搞出来的iV6也像模像样。

可他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光顾着埋头搞技术,忘了抬头看路。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他没生产资质。

这就尴尬了,你菜做得再好,没营业执照,也只能在家里自己吃。

为了搞到这张“门票”,黄希鸣病急乱投医,跟一汽夏利合资,前后砸进去20多亿。

结果呢?

钱花光了,后续融资没跟上,资质的事儿还是没彻底搞定。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一个技术宅男,最终被商业运营的残酷现实一巴掌拍晕在地。

跟博郡一样死在“现实”手里的,还有前途汽车。

这家伙更绝,一门心思要造中国的电动超跑。

那台K50,全铝车身,碳纤维覆盖件,技术上绝对是业内顶尖,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可问题是,一台卖70多万的国产电动跑车,谁买?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这玩意儿注定是极少数人的玩具,根本撑不起一个车企的未来。

理想很丰满,但市场比骨头还感。

当然,还有更离谱的,比如绿驰汽车,这家伙从头到尾就是个骗局。

没有基地,没有团队,展车都是改装的,纯靠“画饼”活着。

雷丁汽车呢,曾经的“老头乐”霸主,想转型上岸,结果步子迈太大扯着了蛋,收购野马汽车把自己给拖垮了。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还有长江汽车、江苏敏安,这些手握“双资质”的幸运儿,本以为稳了,结果产品力跟不上,照样被市场无情淘汰。

泡沫碎掉之后,你才能看清谁在裸泳。

这些倒下的车企,每一个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行业最真实的生存法则。

造车,归根结底是制造业,不是互联网的资本游戏。

互联网那套“烧钱换市场”的逻辑,在这里根本行不通。

因为车是要上路的,是要保证安全的,是要经历风吹日晒的。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它不是一个APP,今天出bug了,明天发个补丁就行。

产品就是那个“1”,你所有的资本、团队、资质、营销,都是跟在后面的“0”。

没有前面那个“1”,你后面有再多的“0”,结果也还是零。

如今,行业从狂热走向理性,正是这些“铺路石”的血泪史,让活下来的人学会了敬畏。

技术宅男的悲歌!车造的再好,没资质照样死在半路!-有驾

毕竟,能穿越周期的,永远是那些把钱花在刀刃上,老老实实搞研发、抓品控的“笨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