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驾与众06:动力猛、操控稳、舒适性超预期

当我们准备买一辆车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是什么?

恐怕就是那张写满了密密麻麻参数的配置表。

百公里加速几秒、发动机多少马力、轴距多长,这些冰冷的数字往往成了我们评判一辆车好坏的最初标准。

但是,这些数字真的能百分之百地代表一辆车的全部吗?

开起来的感觉,真的能被几个简单的数字完全定义吗?

最近,市场上有一款名为“与众06”的车型,就引发了这样的讨论。

它的官方数据显示,入门版的百公里加速成绩是九秒多,这个数字在今天这个电动车动辄三四秒破百的时代,看起来确实有点不够看。

可许多开过它的人却说,这车开起来的感觉,完全不像一台九秒的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得先聊聊这个最让人感到“迷惑”的地方,就是它的加速感受。

按照纸面数据,九秒多的加速,意味着它和很多家用级别的燃油车处在同一水平线。

但实际驾驶起来,尤其是亲身坐进驾驶舱,踩下电门的那一刻,你的身体会告诉你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那种瞬间涌现的推背感,轻快而直接,毫不拖泥带水,会让你立刻产生一种错觉:“这车绝对有七秒级加速的实力”。

有车主甚至表示,这种体感上的迅猛,比他自己那台老款的,官方数据同样是七秒级的奔驰GLK300还要来得更猛烈一些。

这种巨大的反差,源头就在于电动车与生俱来的物理特性。

燃油车,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它的动力输出都需要一个过程。

发动机需要吸气、压缩、做功、排气,转速需要攀升,涡轮需要时间来建立压力。

这个过程虽然很短,但它客观存在。

而电动车就简单粗暴多了,它的动力核心是电机,电机的特点是“零转速即可输出最大扭矩”。

用大白话讲,就是你脚踩下去的那一瞬间,它就能把最大的力气使出来,没有任何延迟和铺垫。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燃油车出招前还得先扎个马步、运气调息,而电车则是意念一到,拳头已经打出去了。

所以,尽管与众06跑完零到一百公里的全程可能真的需要九秒多,但在我们日常驾驶最常用到的零到六十公里这个速度区间,它的表现是统治级的。

在城市里,每一个红绿灯路口都是它的表演舞台。

当绿灯亮起,你甚至不需要把电门踩到底,只需要踩下一半,它就能像离弦之箭一样冲出去,轻轻松松地就把旁边那些还在轰鸣着拉高转速的燃油车甩在身后,一眨眼的功夫就拉开了几十米的距离。

这种“先人一步”的轻快感和掌控感,是传统燃油车很难给予的,也正是这种前段加速的凌厉,让驾驶者产生了它动力远超标称水准的“美好误会”。

这也让人不禁怀疑,厂家是不是在有意地“反向虚标”,用一个相对保守的数据,来给车主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然,光有迅猛的起步还不够,一辆好开的车,必须要有能匹配得上这股冲劲的底盘。

动力和底盘的关系,就像矛和盾,必须势均力敌,才能相得益彰。

与众06在这方面的匹配度做得相当出色,可以说达到了“互相成就”的境界。

它的底盘悬架调校,找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点。

如果工程师把悬架调得再硬朗一些,路感是清晰了,过弯支撑性也更强了,但你很快就会抱怨,日常开起来太颠,而且会觉得这么扎实的底盘,动力似乎又有些跟不上了;反过来,如果把悬架调得再软一些,追求极致的舒适,那它起步时那股猛劲儿就会让车头过度上扬,过弯时车身侧倾也会变大,开起来忽忽悠悠的,会让你感觉底盘发虚,拉不住这充沛的动力。

而与众06现在的状态,就是恰到好处。

它在保证日常舒适性的前提下,保留了足够的韧性。

走在铺装良好的城市道路上,它能有效地过滤掉路面的细碎颠簸,提供一种高级的行驶质感。

而当你需要快速并线,或者想在山路上稍微“放肆”一下的时候,悬架又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车身姿态保持得非常稳健,给你十足的信心。

这种感觉很奇妙,开着一些车过弯,你的本能是踩刹车;而开着与众06过弯,你的内心却会有一个声音在怂恿你:“再快点,再快点,它的极限还远着呢!”这种信心,一方面来自于电池包置于底盘所带来的低重心优势,让整台车有种“贴地飞行”的稳固感;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它扎实的硬件。

前麦弗逊悬架是这个级别的标准配置,但它的后悬架,却用上了成本更高、结构更复杂的五连杆独立悬架。

相比于一些同级对手还在使用的扭力梁非独立悬架,五连杆能让两个后轮更独立地处理路面冲击,时刻保证轮胎与地面的最大接触面积,从而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循迹性。

这背后,体现的是老牌车企深厚的调校功底和对驾驶品质的执着追求。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决定日常用车便利性和愉悦感的细节,比如转向和转弯半径。

这台车的转向手感也很有讲究,它加入了可变转向比技术。

在低速挪车或者掉头时,方向盘的转动圈数会变少,你不需要大幅度地打轮,就能轻松完成转向,非常省力。

而在高速行驶时,转向比又会变得更大,方向盘会变得更“稳重”,避免了因为轻微晃动而导致车辆偏离路线,增加了行车安全性。

更令人惊喜的是它的转弯半径,后驱版的与众06,转弯半径小到只有惊人的4.7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很多车长不到3米的A00级微型电动车,转弯半径也就在这个水平。

这意味着,你开着一台车长接近4.9米的中大型SUV,却能拥有小精灵般的灵活性。

在那些狭窄的老城区小巷或者设计不合理的地下车库里,别的车需要小心翼翼地来回揉好几把方向盘才能通过的地方,你可能一把轮就轻松搞定了。

这种便利性,是实实在在提升日常用车幸福感的。

即便因为前轴需要布置驱动电机,四驱版的转弯半径增大了一些,也只有5.5米,这个数据依然要比它的强力竞争对手特斯拉Model Y那超过6米的转弯半径要小得多,优势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与众06就是这样一款车,它的参数表可能并不惊艳,甚至会让你觉得有些普通。

但它却用实际的动态表现,告诉你什么叫做“开起来比看起来更精彩”。

它将电动机的瞬时动力、合资大厂的深厚底盘调校功底,以及对日常使用便利性的深刻洞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最终呈现出的,是一种和谐、上进且充满乐趣的动态感受。

它也提醒了我们,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评价一款产品,尤其是像汽车这样需要深度体验的产品时,我们或许应该少一些对参数的迷信,多一些对真实感受的尊重。

试驾与众06:动力猛、操控稳、舒适性超预期-有驾
试驾与众06:动力猛、操控稳、舒适性超预期-有驾
试驾与众06:动力猛、操控稳、舒适性超预期-有驾
试驾与众06:动力猛、操控稳、舒适性超预期-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