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特斯拉股价应声下跌4.45%,市值一夜蒸发6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00亿元)。这场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源于特斯拉两款新车型的发布——Model Y和Model 3的“标准版”。
降价背后,是配置的全面缩水
Model Y标准版起售价定为39990美元(约28.4万元人民币),比此前最便宜的版本直接降价5000美元。但低价背后,是配置的大幅削减:
续航从357英里降至321英里(约516公里),电池容量从75度缩至69.5度。
零百加速从5.4秒延长至6.8秒,超充功率从250kW降为225kW;
取消全景天窗、前贯穿灯带,轮毂从19英寸改为18英寸(选装需加1500美元)。
车内织物座椅取代高级材质,方向盘和后视镜改为手动调节,后排触控屏、座椅通风加热全部消失。
音响从16个扬声器减至7个,自动驾驶功能仅保留基础巡航。
有网友直接调侃:“这简直是毛坯房装修版特斯拉。”
同步推出的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36990美元(约26.3万元人民币),降价5500美元,虽保留玻璃车顶,但同样砍掉了氛围灯、后排屏幕和多处舒适配置。
尽管降价,但两款新车型并未触及消费者期待的“3.5万美元心理门槛”。更关键的是,在同等价位段,竞争对手早已虎视眈眈:
北美市场,现代Ioniq 5、雪佛兰Equinox等车型配置更全、性价比更高。
中国市场,小米SU7、小鹏P7、极氪7X等国产电动车已实现“标配即高配”,智驾功能甚至更先进。
特斯拉试图用“减配降价”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但消费者显然不愿为“阉割版”体验买单。
就在新车发布前,特斯拉刚交出第三季度亮眼成绩:全球交付49.7万辆,同比增长7.4%,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市场销量近17万辆,环比大增31%。
但这波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红利: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9月底到期,中国免征购置税政策也进入尾声。政策驱动退潮后,特斯拉面临的是福特、通用等传统车企的围攻,以及比亚迪、小米等新势力的贴身竞争。
马斯克早已将重心转向FSD全自动驾驶和Robotaxi,硬件降价更像是一场为未来生态铺路的战略调整。但资本市场用4600亿的市值蒸发提醒特斯拉:降价简配从来不是万能药。
当手动调节方向盘、织物座椅、精简功能成为新车的标签,特斯拉似乎与自己倡导的“科技豪华”理念越走越远。若国产后Model 3定价20万、Model Y定价23万,它们将直接卷入中国市场最惨烈的价格战。
特斯拉仍需回答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要为“减法”买单?或许只有回归产品与创新的本质,才能真正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