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电动车新规来了,这4类车别买,淘汰产品别踩坑

最近,相信不少朋友的手机都被各种关于“电动车9月新规”的消息给刷屏了,标题一个比一个着急,说什么“倒计时开始,买错车就白花钱”,还说“厂家正在含泪清库存,谁买谁吃亏”。

这些话看得人心慌慌的,感觉好像转眼之间,自家楼下那辆天天骑着买菜接娃的小电驴就要变成一堆废铁了。

这事儿到底是真的有那么严重,还是商家为了赶在月底前多卖几辆车编出来的噱头?

9月电动车新规来了,这4类车别买,淘汰产品别踩坑-有驾

咱们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的钱,可不能花得不明不白。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聊一聊这个所谓的“新规”,把里面的来龙去脉和道道儿都给说清楚,让大家心里有个底。

首先得搞明白,这次的“9月新规”到底是个啥。

它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一部全新的法律,而是对咱们国家在2019年就开始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也就是GB 17761-2018)的一次技术升级和严格执行。

您可以把它理解成咱们手机系统的一次重要更新,不是换了个新手机,而是给老系统打上了一个更安全的“补丁”,堵上之前存在的各种漏洞。

您想想,自从新国标规定了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25公里、整车重量不超55公斤、必须有脚踏板这些硬杠杠之后,市面上的车确实规范了不少。

但总有些“聪明”的厂家和商家想方设法钻空子,导致一些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非法改装,车子出厂时明明是合规的,可你一买到手,店家就凑过来小声问你要不要“解码”,解了码速度是快了,可安全也就没了。

再比如,有些车为了把重量降下来,车壳子用料薄得像纸片,电池也是来路不明的,充电时发生火灾的新闻,咱们也听得不少了。

所以,国家这次出手,就是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核心目标就两个字:安全。

9月电动车新规来了,这4类车别买,淘汰产品别踩坑-有驾

一个是通过技术手段,防止车辆被随意篡改速度和功率;另一个是严格规范电池和材料,最大限度地预防火灾。

这么一说您就明白了,这不是要让咱们的车不能骑,而是要让咱们骑的车更安全,让那些不负责任的生产厂家没空子可钻。

那么,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节骨眼上,商家急着清仓甩卖的那些车,到底藏着哪些我们普通人不容易发现的“坑”呢?

咱们就得擦亮眼睛,仔细辨别了。

第一个要特别当心的,就是那种卖“裸车”的。

您去车行,销售可能会这么跟您说:“大哥,您看这车架子多好,电池您可以自己选,想跑得远就配个大容量的,想省钱就配个小点的,多自由!”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人性化?

但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

这种车架和电池分开卖的方式,恰恰是为日后的非法改装大开方便之门。

按照即将严格执行的新规,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它的控制器、电机和电池这三大核心部件,在出厂时就已经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了“身份绑定”,三者之间是互相识别的,就像一把锁配一把钥匙。

您要是买了裸车,回头自己随便配一块大功率电池,车辆的控制系统可能直接就不认它,或者为了安全自动限制电流和速度,导致车子根本无法正常发挥性能,甚至直接锁死。

您图一时搭配的“灵活”,实际上是主动放弃了整车出厂时就设定好的安全保障。

9月电动车新规来了,这4类车别买,淘汰产品别踩坑-有驾

等到九月之后,这种七拼八凑起来的车,别说上牌照了,能不能正常骑都得打个问号,最后真可能就成了一个摆设。

第二个需要警惕的,是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用料很差的“塑料壳车”。

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外观设计是越来越漂亮,烤漆闪亮,造型也很有科技感。

但您用手敲一敲,感觉一下那个塑料件的厚度和质感,有些车的外壳轻飘飘的,一按就感觉要变形。

这些车,很多都是厂家为了在55公斤的总重限制下,能塞进更重的电池来标榜长续航,于是就在车架、外壳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拼命偷工减料。

最大的隐患在于防火性能。

国家标准对电动车使用的塑料部件有严格的阻燃要求,意思就是万一发生短路或者意外,这些塑料不能成为火势蔓延的帮凶,得能自己熄灭。

而那些廉价的“小包车”,很可能用的是不合格的回收塑料,根本没有添加阻燃剂。

这种车一旦着火,火势蔓延的速度会非常快,并且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的黑烟,对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咱们买车是为了方便,可不能为了省几百块钱,就把一个潜在的“引火源”骑回家。

9月电动车新规来了,这4类车别买,淘汰产品别踩坑-有驾

再来说说那种价格特别便宜的,配着48伏12安时小铅酸电池的电动车。

这种车因为电池成本低,所以整车价格非常有吸引力,几百上千块就能拿下。

但是,您得知道这种配置的局限性。

它在夏天用着可能还行,续航勉强够用。

可一到冬天,气温一降,铅酸电池的性能就会大打折扣,续航里程可能直接“腰斩”,标称能跑30公里的,最后可能骑个十几公里就得推着走了。

而且,这种小容量电池的循环充电次数有限,寿命很短,基本上一年左右就得换新的。

换一次电池又要花去好几百,里外里一算,当初省下的那点钱,全都在后续的更换成本里加倍付出了。

更重要的是,新国标其实已经考虑到了铅酸电池的重量问题,适当放宽了对铅酸电池车的整备质量要求,目的就是鼓励厂家使用容量更大、更耐用的电池来提升用户体验。

所以,现在还在大力推销这种“短命”小电池车的商家,多半就是在清理那些技术落后、即将被市场淘汰的旧库存。

最后,还有一些细节上的“缺斤少两”,比如后视镜和脚蹬子。

有些商家为了让车子看起来更“简洁”,或者节约成本,会主动跟您说后视镜可以拆掉。

9月电动车新规来了,这4类车别买,淘汰产品别踩坑-有驾

但咱们得想明白,电动车在复杂的道路上行驶,变道、转弯时观察后方情况,靠的就是这两面小镜子。

没有了它,每次变道都得大幅度回头,不仅增加了视野盲区,也让自己的骑行姿势变得非常危险。

为了几十块钱的成本,把行车安全中这么重要的一个环节给省略掉,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不划算的。

至于脚蹬子,很多人觉得它没用,纯属摆设。

确实,在过去,它是区分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一个标志,但设计上往往不实用。

不过,这也恰恰反映了一款车型的设计理念是否跟上了时代。

那些还在用老旧模具,焊接着一对又重又不好用的脚蹬子的车型,很可能就是技术和设计都已过时的产品。

总而言之,国家这次加强监管,归根结底是为了咱们每个骑车人的切身利益。

它要管住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厂家,淘汰的是那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落后车型。

从技术上防篡改,到材料上严防火灾,再到鼓励更长续航、更人性化的设计,每一步棋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安心、更可靠。

所以,面对商家五花八门的“降价促销”,咱们心里一定要有数,不要被眼前的一点小便宜蒙蔽了双眼。

花几百块买一辆有缺陷的车,将来可能要为上不了牌、过不了年检、甚至修车、换电池付出几千块的代价,更不用说其中潜藏的安全风险了。

耐心等一等,等到政策完全落地后,选择一辆完全符合最新安全技术标准、能踏踏实实骑上好几年的合规新车,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任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