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回应“开车睡觉”事件:法律意识与技术愿景的碰撞

余承东回应“开车睡觉”事件:法律意识与技术愿景的碰撞-有驾

2025年7月8日,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享界品牌之夜”上,首次公开回应此前被拍到“开车睡觉”的争议。他澄清称,当时并非睡觉,而是因开启智能驾驶模式后低头看手机,并因误以为拍摄者是华为员工而摇下车窗回应,导致被误解为“睡觉”。事后,余承东主动到公安局自首,被罚款并扣3分,这是他首次因交通违规被处罚。

回应称:当时在看手机,平生第一次进公安局,第一次去自首。但是余承东曾公开表示“智驾”可以打盹 。

法律与事实的碰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余承东的行为已违反该规定,被处以罚款并扣分。尽管他解释称“误以为拍摄者是同事”,但法律条文明确禁止驾驶时操作手机,这一处罚具有法律依据。

技术愿景与现实的差距
余承东在回应中提到,希望国家早日出台L3级自动驾驶法规,让驾驶员在智能驾驶辅助下可以“看手机、睡觉”。然而,目前国内量产汽车仍以L2级辅助驾驶为主,需人工全程监管。问界客服也明确表示,L2级辅助驾驶“不能完全预判前方道路情况,不建议手离开方向盘”。余承东的言论虽指向未来技术愿景,但当前法规与技术现实仍存在明显差距。

公众与媒体的多元反应
事件引发广泛讨论:

支持者认为余承东作为企业高管工作压力大,短暂分心可理解;

批评者指出,公众人物更应以身作则,遵守交通法规;

媒体则聚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与法规滞后的矛盾,呼吁加强政策与技术协同。

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余承东事件折射出智能驾驶时代的技术与法规博弈:

用户教育:车企需明确告知消费者辅助驾驶的局限性,避免误导性宣传;

法规完善:政府需加快L3级自动驾驶法规制定,明确责任划分与技术标准;

技术迭代:在L3级法规落地前,车企应通过技术手段(如方向盘传感器、疲劳监测)强制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余承东的“自首”与回应,既是对个人行为的纠偏,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下,遵守现有法规、强化用户安全意识,仍是保障道路安全的关键。

#余承东回应开车睡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