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大降价:工薪族抢便宜,富豪囤资产,谁在真捡漏?

“合资SUV直降一半卖9万,B级轿车跌破7万”,2025年的汽车市场上,这样的降价海报贴满了4S店橱窗。曾经动辄十几万的燃油车突然“大跳水”,一边是工薪族排着队抢“便宜货”,一边是富豪悄悄入手高端车型,这看似热闹的“捡漏潮”背后,藏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大变革。

燃油车降到“地板价”绝非车企大方,而是被现实逼到了墙角。首当其冲的是新能源车的“围堵”——2025年新能源车市占率已逼近50%,比亚迪、特斯拉等车型不仅销量碾压同级燃油车,还靠着电池成本下降不停降价,7万元级别的电动车都装了高阶智驾系统。一边是配置升级还降价的新能源车,一边是技术多年没新意的燃油车,不降价根本没人问津。

燃油车大降价:工薪族抢便宜,富豪囤资产,谁在真捡漏?-有驾

库存压力更是压得经销商喘不过气。很多4S店的停车场里,去年的车型还堆着没卖完,有经销商透露,部分车型三个月卖不出去,资金成本就快赶上利润了。更要命的是政策紧箍咒越来越紧,国六标准不断升级,燃油车达标要花大价钱改技术,可改完市场还在萎缩,购置税补贴又都给了新能源车,里外都是亏。说白了,这波降价不是让利,而是燃油车的“生存保卫战”。

面对跳水价,工薪族的抢购逻辑很实在:图个“看得见的便宜”。对普通家庭来说,买车预算往往卡得很紧,以前咬咬牙才能买的合资SUV,现在不到10万就能拿下,相当于省出大半年工资。不少人觉得燃油车“皮实耐造”,加油比充电方便,尤其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三四线城市,燃油车的补能优势更明显。还有人抱着“过渡”心态,想着先花小钱买辆代步车,等几年新能源车更成熟了再换,算下来比租车位充电还划算。

而富豪们的“抄底”更像一场资产布局,核心是囤“稀缺性”。他们盯上的不是几万块的家用车,而是奔驰、路虎等高端燃油车型,这些车原本价格坚挺,如今部分车型近乎腰斩,比如奔驰C级裸车价已跌破24万。对富豪来说,这点降价不算啥,真正看重的是燃油车的“收藏价值”——随着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越来越清晰,经典燃油车尤其是大排量车型,未来可能成为“稀缺资产”。就像现在的老爷车一样,说不定能保值甚至升值。而且高端燃油车的品牌溢价和社交属性,短期内新能源车还难以替代。

但这波“捡漏”藏着不少暗坑,隐性成本和政策风险正在发酵。最直接的是贬值快得离谱,有车主2024年花25万买的合资SUV,2025年想卖只能换15万,一年亏10万。新车不停降价,二手车商甚至直接拒收热门降价车型,怕砸在手里卖不出去。

维保更是成了“没人管的窟窿”。全国超52%的燃油车经销商都在亏损,为了省钱只能在维保上缩水,原厂机油换成贴牌的,滤芯换成便宜货,有的网点干脆关门,做个保养得跑几十公里。更麻烦的是配件断货,有车主修车被告知要等一个月,其实是经销商嫌利润低没进货。甚至有车企悄悄减配,把铝合金部件换成铸铁的,短期看不出来,长期维修成本比省的购车钱还多。

政策风险更不能忽视。海南等地区已明确2030年禁售燃油车,国七排放标准也在逼近,到时候燃油车可能要花大价钱加装环保装置,不然连上路都难 。要是买了快淘汰的车型,未来年检、过户都可能遇麻烦。

个人观点声明:燃油车降价潮本质是行业转型的必然阵痛,而非单纯的“福利派送”。工薪族图便宜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算清长期账,优先选保有量大、维保方便的车型,避开明显减配或即将停产的款式。富豪囤积高端燃油车,更多是基于收藏和社交需求,普通消费者没必要跟风。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是大趋势,但现阶段两者各有优势,理性选择最关键——无论是选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适合自己的使用场景、能承担潜在风险,才是真正的“划算”,盲目跟风“捡漏”很可能捡到麻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