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T03降价了,但你买的车可能没赶上。12月促销后,部分区域落地价直逼8.5万,可你早几个月买的,补贴没到账,心里肯免不了难受。
你知道吗,去年我看过一份销售数据,T03的销售其实挺火的。尤其是18-25岁那个段,能说是冲着长续航和价格实惠去的。那个时候,标价11万左右,但实际落地价可能差不多9.8万左右,还带个补贴1000块左右。这补贴其实也不算多,但对年轻人来说已经挺友好了。
但听说12月促销地推到极致,落地价直逼8.5万,少了一两千的补贴还算正常,毕竟折腾到补贴的政策变化也没办法逆转。问题是,我身边不少朋友去年刚买了T03,心里真有点堵。他们觉得自己晚了一步。毕竟,同个价格段,去年别的品牌的新能源车,实际落地价还是得看。
我还记得我刚买那会,贷款算利率大概4.5%左右(估摸的,没查实际),还算能接受。现在调整政策,利率往上跑了,拿到的补贴就更少,跑不赢价格涨幅。我有个朋友,去年买了比亚迪元Pro,落地9万多,他觉得挺值的,因为那车早早就有补贴能拿。
你会不会觉得,这行业变化太快?我也是头大。供应链这事,真不能说清楚,但比作生活,就是我家厨房的菜市场。去年供应链还比较稳定,食材也全,价格稳定。到了年底,一切都变了,蔬菜涨价了,价格弹性大,刚还想还能再等一等,结果库存紧张,价格飙升。
同样的逻辑应用到车上,去年零跑T03的芯片采购还算顺利,供应链稳定。港货短缺、芯片涨,价格跑得更快。有个朋友说,去年买车的时候,厂商还能给点优惠策略,现在新政策下,优惠变得稀松平常。你问我,是不是该早点下手?这个问题挺难回答。
我整理了点数据,去年T03车型的成本(含制造和采购)大概在7万左右(估算),加上运输、税费、渠道利润,落地价能到8.5万都不稀奇。成本还在涨,虽然厂家也在压缩利润,但只能说压力在变大。我猜啊,车价暗中会略微上涨一些,但补贴一降笑话。
这让我琢磨,去年买车,那真是帮自己赚了点便宜,反正整体成本低。早几个月买,确实能省出不少钱。这背后也有个问题——我之前翻了翻笔记,T03的续航标称是305公里,实际骑乘中,能到260公里左右(据我身边几个车主反馈)。也就是说,估算实际使用中,续航比厂方宣称少了点。
对于早买车的朋友,特别是预算有限的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心里总会琢磨:我花的钱,得划得来吧?比起开了半年亏本的车,要别人给点补贴,也没办法。
我还发现一件事,某个4S店销售曾跟我说:你看,现在提车最快得提前2个月,资金压力大,库存少,压力都堆到我这儿了。那会我觉得,挺麻烦的吧。反正我一直觉得,渠道真的是个风向标。今年年底,渠道的促销政策特别密集,确实给了个诱惑。但实际上,渠道从中也赚了不少。为什么?你仔细想,厂家在年底会给渠道一些激励,比如返利,渠道鱼龙混杂,打折能拉动销量,但利润就要攻坚。
说起利润,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这些底价背后,车企真正的利润空间到底多少?我估算,低配款利润可能不到10%,高配也就15%左右吧。而且厂家压榨供应链,硬是不给太多好处,就是为了赚快钱。比如某零跑销售跟我说:我们内部利润空间就那么点,促销就是打标签,真正的弹性很小。显然,厂家也是在兵荒马乱中求生存。
那你说,买车真的划算吗?我能不能说,早买早惠,晚买可能优惠更大?这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买车,除了考虑价格,还要考虑涨价泡沫和政策变动。考虑一下一些像特斯拉、蔚来的车,虽然火,但涨价变得常事。去年我见过一辆Model 3,落地14万左右,现在涨到16万,差不多要快20%的涨幅。
你知道吗,其实我觉得,车子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流动和变迁。你不买的原因,可能是担心换代快,技艺更新太快,或者补贴一摊到头,变成借别人的财富来维持。你会不会觉得,行业变得像个风向标,看得晕头转向?我估算,百公里能耗在15-17度(还是个粗糙估算啦),每公里5毛左右的电费,算下来也就200块钱左右跑100公里——说实话,这不是难题。
有次我开着朋友的A0级车子试驾,他跟我说电池不值钱,修起来便宜,但我心里暗叹:修不过去,新车贵,补贴少,怎么保证价值?这个问题,要不给我点大厂的神操作?自己买车的心智还挺复杂的。
我尝试换个思路,想想买车的心理学。很多人买车,不一定是看价钱,是看未来是否心安。比如说,一位老朋友,去年买了辆豪华SUV,心里一直有个压力包袱,但他告诉我:只要我心里安稳,花多少钱都值。这让我觉得,买车,除了实用,更多是心理满足。
最后啊,你有没有注意到,某些折扣刚出来时,很多刚买车的小伙伴都觉得亏点,但时间一长,才会发现,原厂的套路也是一场博弈。我就是那个猜测是不是自己操作太慢的人。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真在想,未来一两年,车价会不会还会有波动呢?你觉得?我估计要看政策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有人说,政策一出,市场就像被开了闸门,突然变得死水甘泛。这让我想起去年某个品牌的高管说,今年利润不看单车利润,看数量。——这个思路,我觉得挺有趣。
你还记得我刚才提到那句:补贴变少,车价会不会涨?我头一次这么想。反正我自己是叹气,买早了,心情有点苦,但也很奇怪,反正车未必一定会涨,但这份算计总绕不过去。
这个问题真是有点玄学,不知道你怎么觉得?也许,我们只能在这个变幻的行业里,想办法走得稍微稳一点。
当然啦,买车,其实还得看个人的需求。我有个朋友就是非买不可,他觉得买新车可以心安,都别跟他谈价格。你遇到过那种价钱差不多,还是喜欢那辆车的人吗?有时候,我也特别疑惑,买车到底就是冲着情感价去的吧。
还记得去年夏天,我试驾一辆亲戚朋友推荐的二手车,他们说:这车还行,便宜。我心里就想,便宜归便宜,但维修咋办?这是个问题。没想过,未来几年整车保值率会变成多大?这其实挺让人迷茫的。
好了,聊了这么多,你会不会觉得,一直在追价格背后,其实还藏着太多自己没注意的细节?售后保障、续航实际表现,甚至那个驾驶的感觉。
买车不就是个折中游戏吗?既要价格算得过,又得看得顺。这是个永恒的主题吧。
你会怎么打算呢?等促销还是早一点分个高低?我自己其实还没决定,但都知道,未来的变化快得让人皱眉头。
(这就是我临时的断想啦——希望你能感受到我那点微小的焦虑。)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