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席卷欧洲,德国汽车巨头压力山大

说起汽车,老一辈人总会下意识地把德国品牌挂在嘴边。什么奔驰、宝马、大众,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像是品质的代名词。可谁能想到,如今风水轮流转,中国电动车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车开到了德国人的家门口,还让他们不得不服气。最近连一向傲慢的《德国之声》都低头认了:“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只能做低端组装的世界工厂,而是把电动车开到了我们自家门口。”这话说得多直白?可以说,曾经高高在上的骄傲,在展馆里被比亚迪和蔚来这些中国品牌给踩得稀碎。

去年的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和蔚来的展台前人挤人,有网友打趣道:“还以为自己走进了深圳南山科技园。”比亚迪海豹那底盘设计让不少德国工程师围着琢磨半天,一副“真有你的”的表情;而新颖的电池嵌入方式更是让现场技术宅们啧啧称奇。有个参观者直接感叹,“这不是我们熟悉的大众ID系列能比的!”数据也扎心:2023年,比亚迪在欧洲卖出了22万辆,有些市场甚至压过了大众。这还没完,人家元PLUS定价才3.5万欧元,比大众ID.3便宜不少,续航却长出一截。柏林出租车公司看准机会,一口气下单500辆,说省钱又省心,这买卖划算得很。

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更火爆:蔚来ET5用激光雷达窄路避障顺溜到飞起,而宝马iX3自动驾驶却频频“翻车”,搞得网友纷纷留言,“难怪现在街上越来越多中国产牌照的新车型”。还有刀片电池针刺测试的视频——比亚迪只冒烟,大众直接烧成火球,这对比简直就是大型社死现场。有位老司机评论道:“以前觉得德系安全,现在看还是技术靠谱最重要。”

宁德时代也是狠角色,他们匈牙利工厂生产出来的动力电芯密度足足高出本地供应商15%,供应奔驰时反倒要降点参数,否则太强吓着客户咋办?小鹏G9泊车成功率甩宝马i7几条街,让一些老司机忍不住吐槽,“以后练手都不用去驾校了,就靠小鹏教你停。”

眼瞅着销量、市场份额一个劲儿往外掉,德国汽车产业里的日子真不好过。奔驰去年裁员3000人,大众沃尔夫斯堡生产线机器人加速上线,每万辆ID系列就200个工人失业,不少老员工干脆跳槽去了宁德时代新厂房——虽然工资低点,但包吃包住,总归混口饭吃。“传统技能派不上用场,我们也是身不由己啊!”有罢工员工无奈地举着抗议牌子喊话。

中国电动车席卷欧洲,德国汽车巨头压力山大-有驾

形势逼得政府也坐不住了。经济部长专程跑到深圳考察,希望引进中国企业建厂,可条件苛刻:要地块,要免税,还必须用咱们自己的充电标准。一时间议会吵成了一锅粥,但生意面前哪有那么多讲究?有人调侃,“再犟下去巴斯夫订单都快砍光啦!”

其实,中国新能源崛起绝非偶然。从刀片电池到IGBT芯片自产,再到全产业链协同降本增效,中国企业每一步都是实打实拼出来的。不夸张地说,当年诺基亚遇见苹果,也不过如此吧?如今王传福带领比亚迪全球销量冲上430万辆,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卖214.6万辆,是妥妥全球最大EV制造商。他信心满满放话,到2030年争取海外市场占一半。“别怕慢,就怕站”,这是他的座右铭。

面对欧盟35%—45%的关税壁垒,以及各类贸易摩擦,中企并没有选择退缩,相反还主动谈判希望保利润。而一些原本傲视群雄的零部件供应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EV技术确实领先,目前想追赶已属奢望。有业内人士坦言,“再这样下去,以后谁还敢小瞧东方力量?”

这一切变化,其实早已埋下伏笔。当初大家都忙着研究内燃机的时候,中国早就在新能源赛道悄悄发力。这波弯道超车,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挺解气,又隐隐担忧未来竞争愈发激烈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