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那个所谓的“智驾神器”又火了,讲真,我每次看到这三个字,都感觉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什么“神器”?这玩意儿不就是个现代版的“安全带卡扣”么?一个铁片片,插进去,车就不叫了,你就可以自由飞翔了。现在这个“神器”,一个配重环,一个电容贴,咔一下挂在方向盘上,车也不叫了,你就可以直接开席了。这不叫神器,这叫“往生挂”,一键下单,直通ICU,VIP客户还能选BGM。
这事儿的本质,从来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玄学问题,一个人类与生俱来的偷懒基因和产品经理之间,进行的一场跨越物种的“道诡异仙”式斗法。
你看,所有车企,尤其是新势力,现在都在卷什么?智能驾驶。天天发布会PPT上拉满了各种雷达、算力、大模型,恨不得告诉你,今天你买了我的车,明天你的驾照就可以拿去垫桌角了。这是一种叙事,一种“科技飞升”的叙事。他们卖的不是车,是一个通往未来的“任意门”,一个让你从烦人的驾驶中解脱出来的承诺。这是一种信仰,你懂吗?你买的不是L2、L3,你买的是一个“准无人驾驶”的身份。
问题来了,信仰归信仰,现实归现实。现实就是,现在的智能驾驶,有一个非常典中典的名字,叫“辅助驾驶”。什么叫辅助?就是帮帮忙,扶一把,关键时刻还得靠你自己。但车企的宣传,总是有意无意地在“辅助”这两个字上加了柔光滤镜,说得云山雾罩,让你觉得这个“辅助”约等于“托管”。于是,用户就真的信了,他们觉得自己的车已经“悟了”,已经“开窍了”了,是时候渡劫飞升了。
但车企里的那帮工程师,那帮“紧箍咒设计师”们,他们自己心里门儿清。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写的这堆代码,在实验室里跑得再666,一放到中国特色的混合交通修罗场里,就是个弟弟。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不在特斯拉的FSD,不在英伟达的芯片,在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的马路上,在那些神出鬼没、不讲任何武德、行动轨迹堪比布朗运动的“老头乐”上。只要一台老头乐能够以一个你完全无法预测的角度从路口闪电战出来,你车上那几百TOPS的算力,瞬间就变成了机你太美。
所以,工程师们怕了。他们怕用户真的信了销售的鬼话,于是他们含泪设计出了DMS,驾驶员监控系统。这个系统是干嘛的?它就是唐僧给孙悟空戴的那个紧箍咒。它的核心逻辑不是“我相信你”,而是“我不信你”。它默认你是个会开小差、会打瞌DMS、甚至会在开车时刷短视频的潜在危险分子。所以它要不停地“念咒”:手不能离开方向盘哦!眼睛要看着前方哦!你是不是累了呀!
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因为我真的开过那破玩意儿,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想把这个DMS给屏蔽了。这玩意儿是真的烦。你开在一条笔直的高速上,一个小时都见不到一辆车,但你手稍微离开方向盘五秒钟,它就开始滴滴滴滴,比我妈还能唠叨。简直就是个电子摄像头成精了,时刻监视着你。讲真,有时候堵在路上,我甚至会怀念我那台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的破二手捷达。
所以你看,这个矛盾就出来了。车企用“飞升”的梦想把你骗上车,然后又用一个“紧箍咒”把你死死按在座位上,告诉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买了个压缩毛巾,商家告诉你泡水里能变成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浴巾,结果你回家一泡,变成了一块抹布,还带监控功能,你要是敢拿它擦脚,它就报警。
用户能怎么办?用户心态爆了。他们觉得,我花了几十万,买的就是这个“科技感”,买的就是这个“未来感”,结果你现在告诉我,我还得像个驾校学员一样,双手紧握方向盘?那我这几十万不是白花了吗?于是,逆反心理就上来了。你不让我解放双手,我偏要解放。你用DMS监控我,我就用“往生挂”来骗你。这是一场战争,一场关于“到底谁才是这辆车的主人”的战争。
简直疯了!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一种掀桌子式的认知错位。车企把桌子布置得极其华丽,告诉你满汉全席随便吃,但又在每盘菜底下都藏了个摄像头,你敢多吃一口就电你。而用户呢?用户觉得我既然付了满汉全席的钱,我就有权利躺在桌子上吃。最好的手段是什么?直接把餐厅爆了。这个“智驾神器”,就是用户扔向餐厅的第一颗炸弹。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冒犯大爷,但事实就是这么个事实,不讲道理才是最大的道理。
所以,你指望出台几个国标,搞几个技术升级,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别天真了。这就像给游戏加防沉迷系统一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升级DMS,能识别戴墨镜,商家就能出个带眼球图案的墨镜。你能识别配重环,商家就能搞出个带模拟电容的手套。这场斗法,只要人类的懒惰基因还存在,就永远不会结束。
车企其实也在自我矛盾。一方面,它们必须把智能驾驶吹成神,不然车卖不出去,股价上不去,投资人要掀桌子。另一方面,它们又必须给这个神加上无数的枷锁,不然出了事故,第一个被掀桌子的就是自己。它们既希望你信,又不希望你全信。这种“薛定谔的信任”,最终逼疯的,就是消费者。
那么,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没有解决方案。
或者说,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时间。就像当年没人相信汽车能跑得比马车快一样,总有一天,技术会发展到L2、L3这些词都消失了,直接就是“自动驾驶”。但能过,就是能过。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所有试图用“神器”去提前“预支”未来的行为,都是在拿自己的功德防线开玩笑。
所以,别指望技术了。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别跟自己的命过不去。当然,你非要过不去,那也算是一种为社会筛选基因做贡献了,属于是赛博达尔文主义,也算求仁得仁。毕竟,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想把一台需要辅助的电车开成任意门的人,他爱的也不是车,而是作死本身。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