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庆汽车产业,你们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是长安、赛力斯这些响当当的名字。 长安嘛,老牌央企,实力雄厚;赛力斯呢,跟华为联手后风生水起,成了智能电动车领域的明星。 那第三把交椅是谁? 鑫源汽车,这个名字可能有些车友还不太熟悉,但它背后的故事和未来的潜力,绝对值得咱们好好琢磨。
先说说最近的动静。 2025年10月22日,鑫源汽车跟涪陵区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要一起搞轻量化车身和零部件智能生产线。 涪陵区给政策、给资源,鑫源负责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这种合作模式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没错,跟赛力斯和两江新区的合作路子挺像的。 鑫源这次押注的是新能源多功能车这个细分市场,避开跟长安、赛力斯的正面竞争,算是找到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咱们再来扒一扒鑫源的底细。 创始人龚大兴,1993年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毕业,在家乡合川当了两年的英语老师。 后来他辞掉铁饭碗,扎进重庆火热的汽摩行业,从发动机销售干起。 1997年,他拿着7000块钱积蓄,愣是捣鼓出第一辆摩托车,创立了鑫源摩托。 那时候正是重庆摩帮的黄金年代,隆鑫、宗申、力帆、鑫源被称为“四小龙”。 龚大兴年纪虽小,但眼光不赖,1999年就把摩托卖到东南亚,年出口量冲到10万辆。 到2010年,鑫源摩托已经销往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
这老哥的野心可不止摩托车。 2005年他搞起了鑫源农机,专攻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微耕机和小型收割机卖到全国第一、全球前三,成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4年,他花了2500万欧元全资收购意大利SWM品牌——一个曾经跟KTM齐名的越野摩托传奇。 借着这次收购,鑫源拿到了进军乘用车的跳板,2016年在北京发布了SWM斯威汽车品牌,还在重庆涪陵建了30万辆整车的产能基地。
不过汽车这行当真不是好混的。 斯威汽车一开始靠MPV车型金杯750冲进细分市场前十,但后来后劲不足,2025年上半年销量跌到2780辆,排名掉到93位。 传统车不好卖,鑫源就赶紧找新出路。 2024年,龚大兴通过鑫源集团拿下涂建华隆鑫系旗下的丰华股份,把鑫源农机51%的股权注进去,2025年一季度农机业务贡献了上市公司近八成的营收,半年净利润预增214%-332%。 这一波操作,让鑫源集团正式登上了资本市场的舞台。
有意思的是,鑫源借壳的丰华股份原来属于涂建华,而龚大兴这次合作的涪陵区,正是力帆创始人尹明善的老家。 这仿佛是一种传承,重庆摩帮的精神在新一代企业家身上延续。
说到涪陵,这地方工业基因很强。 太极集团、娃哈哈、涪陵榨菜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还出了尹明善、黄红云、卢生举这些知名企业家。 现在涪陵区跟鑫源汽车合作,想复制两江新区和赛力斯的成功模式。 赛力斯搞的是高端智能乘用车,鑫源专注新能源多功能车;赛力斯打造零碳智慧物流港,鑫源也在搞轻量化技术和智能产线。 这种错位发展,让重庆汽车产业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同质化竞争的死胡同。
车友们,你们想想,现在买车除了看品牌,更看重什么? 是不是实用性、性价比、还有能不能满足多种使用场景? 鑫源瞄准的新能源多功能车,正好切中了这个需求。 比如家里做点小生意,需要拉货载物;或者喜欢周末带着家人朋友出去露营、自驾游;又或者公司在城乡结合部有些物流运输需求——这种车不就正合适吗?
我前段时间试驾过一款类似的多功能电动车,那空间真的没得说,后排座椅放倒后简直就是个小货车。 续航表现也中规中矩,城市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差不多够了。 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个智能网联系统,语音控制挺灵敏的,导航、音乐、空调动动嘴就搞定。 虽然内饰用料不算豪华,但做工扎实,该有的功能都有。 开起来的感觉嘛,转向轻盈,底盘调校偏舒适,过个减速带什么的震动过滤得不错,适合家用也兼顾了商用需求。
重庆汽车产业现在形成了“长赛鑫”三强格局:长安是根基深厚的老大哥,赛力斯走高端智能路线,鑫源就专注新能源多功能车这个细分市场。 2025年重庆民营企业百强中,汽车制造企业从19家增加到27家,营收和净利润占比都超过三成。 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达到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 这些数字背后,是重庆汽车产业的蓬勃生机。
从当年的摩托之城到现在的汽车第一城,重庆的制造业基因一直在传承和进化。 龚大兴和他的鑫源,经历了摩帮的辉煌,现在又在汽车领域开辟新战场。 这种长期主义的坚持,不就是咱们重庆人那股韧劲的体现吗?
车友们,这样的鑫源汽车,你们觉得怎么样? 如果你们在考虑买一辆既能家用又能商用、性价比还不错的新能源车,会把它列入备选清单吗? 我挺好奇你们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