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

很多人都经历过健身房办卡。

销售小哥嘴皮子一翻,说得你热血沸腾,好像今天不办卡,明天维密就找你走秀。你大笔一挥,签了三年的合同,结果两年半都没去过。

这事儿最魔幻的地方在哪?在于健身房在你交钱的那一刻,可能就把你未来三年的服务费,全算成了当月的收入,财报瞬间就变得油光锃亮。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至于你未来会不会跑路,健身房会不会倒闭,那都是后话。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你觉得这操作骚,但人家觉得这是“商业模式创新”。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现在,蔚来碰到的事儿,就是这个逻辑的宇宙豪华顶配Pro Max版,只不过这次站出来掀桌子的,不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而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一个管着近万亿美金、在全球资本市场堪称“扫地僧”的顶级玩家。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事情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清:蔚来股价突然跳水,港股美股新加坡股三杀,一天蒸发几十亿美金。

为啥?因为被GIC给告了,说它搞财务欺诈。

这就有意思了。

GIC这种级别的机构,跟公园里下棋的大爷一样,突出一个稳字,轻易不下场跟人撕破脸。他们更喜欢默默投钱,默默赚钱,深藏功与名。

可一旦他们决定站上原告席,那问题通常就不只是“误会”那么简单了。他们就像拳击比赛里那个最抗揍的选手,平时不怎么出拳,但一出拳,就是冲着对手的肝去的。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GIC的指控,精准打击了蔚来的命门——BaaS电池租赁模式,以及一个叫“武汉蔚能”的公司。

这套组合拳,曾经是蔚来最骄傲的屠龙技。

BaaS模式,说白了就是车电分离。你买蔚来的车,可以不买电池,改成租。这样一来,车价瞬间便宜好几万,购车门槛大大降低,销量数据蹭蹭上涨,简直是天才设计。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但问题出在,这几万块的电池成本,总得有人扛。

于是,蔚来拉着宁德时代这些大佬,成立了蔚能这家公司,专门来接盘这些电池资产。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好了,骚操作的关键来了。

蔚来把成千上万块电池,“卖”给了蔚能,然后大喊一声“齐活”,直接把这笔巨款计入了当期营收。

这就好比我们开头说的健身房,把三年的预收款,一天之内全当成了利润。未来的钱,现在就花,这感觉多爽?财报瞬间就从普通体检报告,P成了八块腹肌的健身房海报,虽然肝上可能有点阴影,但照片好看啊。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G-I-C,就指着这张海报说,你这P得太过了。

GIC的逻辑简单粗暴:你这BaaS业务,本质是租赁,是服务。用户是按月给你交钱,你的收入也应该按月确认。你一次性把几年后的钱都算成今天的收入,这不是“时间魔法”,这是会计欺诈。

更要命的是,GIC认为蔚能根本不是什么独立第三方,就是蔚来自己养的“财务小马甲”。

蔚来自己持有蔚能近20%的股份,对它有“重大影响”,说白了就是左手倒右手。把电池这个重资产从自己身上剥离,扔给蔚能,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一下子就清爽了,巨额的折旧成本也甩出去了,利润能不好看吗?

这就属于典型的“体外循环”,病灶还在,只是暂时挪到体检报告拍不到的地方去了。

面对这种捅破窗户纸的指控,蔚来当然是光速否认三连。

他们说,这事儿不新鲜,22年做空机构“灰熊”就喊过一嘴,当时我们已经自查过了,请了国际顶级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结论是“清清白白”。

这套说辞,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自己查自己。独立董事查。结果能是啥?

你猜猜看,一个公司花大价钱请来的律师和会计师,会出具一份把自家老板送进去的报告吗?当然是说做空机构“不懂我们精妙的商业模式”、“没理解东方智慧”。

当时华尔街一堆大行也出来站台,说蔚来没问题。毕竟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船翻了,谁都别想游泳上岸。

但GIC不是灰熊。做空机构是雇佣兵,打一枪就跑,目的是制造恐慌赚钱。GIC是正规军,是真金白银投了几十亿的股东,他们觉得自己被人当韭菜割了,这口气咽不下。

所以,你看,这场诉讼的本质,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准则争议了。

它是一场关于“信任”和“规则”的战争。

这事儿对蔚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股价跌一下那么简单。这是在刨它的根。

首先,品牌形象稀碎。买新能源车的用户,很多都是看中企业的科技感和未来感,本质上是一种信任投资。现在你被全球顶级主权基金指着鼻子骂财务造假,消费者心里能不嘀咕吗?这就像你常去的一家高级餐厅,突然被爆出后厨用的是地沟油,你还敢去吃吗?

其次,融资渠道可能要被掐断。资本市场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一个有财务污点的公司,银行给你贷款要不要加风险敞口?投资机构给你投钱要不要重新做尽职调查?融资成本飙升,融资难度加大,对于一个还在疯狂烧钱的行业来说,这就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把格局再打开一点,蔚来这颗雷,炸出的是所有中企出海的共同困境。

这些年,中国企业卷出新高度,在国内市场打生打死,练就一身“快种快收”的本事,然后信心满满地出海,以为可以降维打击。

结果一出门就发现,世界不是围绕你转的。

你在国内玩得转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财务优化技巧”,在海外成熟的法律和监管体系面前,可能就是“违规操作”、“证券欺诈”。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这就像一个在村里打架没输过的孩子,跑到世界级的拳击赛场上,发现人家不仅有规则,还有裁判,而且裁判还大概率不向着你。你习惯的掏裆、插眼、背后偷袭,在这里换来的不是胜利,而是红牌罚下,外加终身禁赛。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财务合规,就是那本最基础的“拳击规则手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这些不是建议,是命令。信息披露,也不是你觉得什么是重要的才说,而是规则要求你必须说什么就得说什么,差一个字都可能引来集体诉讼。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很多出海企业死就死在“想当然”三个字上。

在国内,搞个关联公司,做点流水,优化下报表,可能是常规操作。但在海外,这叫“虚构交易”,等着你的就是天价罚单和牢狱之灾。

在国内,信息披露可能留点模糊空间,叫“战略性保密”。在海外,这叫“重大信息遗漏”,投资者能把你告到破产。

所以,蔚来这次被GIC精准打击,真不是偶然。它暴露了很多出海企业的通病:重业务、轻合规;重增长、轻风险;重故事、轻底线。

总想着弯道超车,却忘了先看看交规。总觉得只要跑得够快,问题就追不上我。可你跑得再快,能快过全球联网的监管和法律体系吗?

蔚来被万亿巨头告上法庭,只因把卖车玩成了健身房办卡-有驾

现在官司还没最终判决,但输赢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GIC这一巴掌,把很多人的幻想打醒了。

它告诉所有想出海的企业一个血淋淋的道理:在别人的地盘上玩游戏,就要百分之百尊重别人的规则。别耍小聪明,别觉得法不责众,更别以为你的“东方智慧”能凌驾于别人几百年建立起来的契约精神之上。

合规,不是成本,是你的护身符。透明,不是示弱,是你最坚固的铠甲。

否则,你辛辛苦苦造出来的船,再大再漂亮,也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合规漏洞,在远航的路上,说沉就沉。

毕竟,大海航行,靠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瞎积薄发”,而是对规则的敬畏,和对风险的预知。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