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时突然遇到车身抖动,不少车主会慌神 —— 是车子出大问题了?还是能继续开?其实多数抖动不用怕,只要找对原因,甚至自己就能初步排查。今天就来拆解 4 种最常见的抖动诱因,附简单自查技巧,新手也能轻松 get。
一、最常见:轮胎 “出状况”,80% 抖动源于此
轮胎是汽车与地面接触的唯一部件,它出问题最先引发抖动,尤其在高速行驶时更明显。
1. 胎压不均或扎钉
如果抖动伴随 “跑偏”,先查胎压 —— 可能某条轮胎缺气(比如被钉子扎了慢漏气),或胎压差超过 0.3bar。自查方法很简单:拿出车载胎压计,对比 4 条轮胎胎压(车门 B 柱上有厂家建议值),缺气的轮胎大概率是 “元凶”;若胎压正常,绕车检查轮胎表面,看是否有明显扎钉或鼓包。
2. 轮胎动平衡失衡
过减速带太快、轮毂蹭到马路牙子后,容易导致轮胎 “动平衡失衡”,表现为时速 60-100km/h 时方向盘抖动,越快越明显。这种情况自己难判断,但有个小技巧:若抖动只在特定时速段出现,且方向盘比车身抖得更厉害,基本就是动平衡问题,去维修店做个 “动平衡”(几十元一次)就能解决。
二、要警惕:发动机 “闹脾气”,抖动伴随动力下降
如果抖动时能感觉到发动机 “突突突”,甚至加速无力,大概率是发动机工况异常,别硬开,先排查这两点:
1. 火花塞 “老化或积碳”
火花塞是发动机点火的关键,用久了(通常 3-6 万公里)会积碳或电极磨损,导致点火不充分,引发车身抖动,尤其怠速时更明显(比如等红灯时座椅都在震)。自查可看行驶里程:若超过 4 万公里没换火花塞,大概率是它的问题;若想更直观,打开引擎盖(需冷车操作),拆下火花塞,若电极发黑、有油污,就是该换了。
2. 节气门积碳或油路堵塞
长期加低价油、短途行驶多,容易让节气门积碳、喷油嘴堵塞,导致燃油燃烧不充分,抖动时还可能伴随 “加速迟钝”。自查方法:踩油门时若感觉 “动力跟不上”,且车辆已超过 2 万公里没做过 “节气门清洗”,可以先尝试加一瓶燃油宝(选正规品牌),跑一次高速,若抖动减轻,就是积碳在 “捣乱”。
三、易忽视:传动系统 “松旷”,抖动伴随异响
传动系统连接发动机和车轮,比如半轴、万向节等部件磨损后,会引发 “有节奏的抖动”,还可能伴随 “咯噔” 声。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 “转弯或起步” 时 —— 比如打死方向倒车,或起步加速瞬间,车身突然抖一下并伴随异响。自查时可慢速转弯,若抖动加重且有 “金属摩擦声”,可能是万向节磨损;若直线行驶也抖,但踩油门时抖动变明显,要检查半轴是否有渗漏(半轴防尘套破损会导致润滑油流失,加速磨损)。
提示:传动系统问题建议尽快修,避免磨损加剧导致更大故障,维修成本也会更高。
四、别大意:悬挂系统 “松动”,抖动伴随 “颠簸感变强”
悬挂系统(比如减震器、下摆臂)负责过滤路面震动,若某个部件松动或老化,会让车身抖动伴随 “颠簸感加重”,过坑洼路面时更明显。
自查方法很简单:停车后(拉手刹、垫石头),用手按压车身 4 个角,正常情况下按压后车身会 “平稳回弹 1-2 次”;若按压后车身 “晃个不停”,或回弹时伴随 “咯吱声”,说明悬挂部件(比如减震器、弹簧)可能松动或老化,需要去维修店检查。
应急处理:抖动时先做 3 步,避免故障扩大
先降速,找安全地方停车:若在高速上抖,别猛踩刹车,先松油门降速,打开双闪,慢慢靠到应急车道;
初步排查:绕车看轮胎(有无扎钉、鼓包),看仪表盘(有无故障灯亮,比如发动机故障灯、胎压灯);
判断能否继续开:若只是胎压问题(缺气不多),可低速开去附近维修店;若伴随发动机异响、动力下降,别硬开,call 道路救援更稳妥。
其实汽车抖动不可怕,多数是 “小问题” 及时处理就能解决,怕的是 “视而不见” 拖成大故障。记住:抖动出现后,先通过 “时速、伴随症状” 初步判断方向,再对症处理,新手也能轻松应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