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销量五连跌,昔日“销冠”缘何失速?
广州这几天热得人发昏,路边修车铺的老李头都懒得多说话。前阵子我去换机油,他一边擦手一边嘟囔:“你看本田那家伙,今年咋卖成这样了?”我愣了一下,还真是——广汽本田最近的日子有点不太好过。
刚看到7月产销快报,广汽本田只卖出去16033辆,比去年同期直接砍掉一半还多。这已经是连续第五个月在走下坡路。算下来,今年1到7月总共也才17万出头,比去年少了近三成。这数据摊开给谁看,都觉得不可思议:雅阁、飞度这些名字,以前可都是街上随处可见的“神车”。
记得两年前小区里新搬来个东北哥们儿,他第一件事就是买台雅阁,说什么“省心皮实”,他媳妇要生娃坐着舒服。现在问他后悔不?他说倒没啥,就是邻居们都开始琢磨新能源车,看自己这台油车有点落伍。
其实,这回不是只有广汽本田难受。整个日系阵营在国内市场都遇到劲敌,自主品牌电动车搞得风生水起,合资燃油车压力山大。我家附近那条老国道上,以前清早全是丰田、本田,现在五菱、比亚迪、小鹏扎堆儿地跑。一时间,“省油王”光环仿佛黯淡不少。
再翻翻具体数字:3月份的时候,本田还能卖4.8万辆左右,只比去年差个八九个百分点;到了4月就急转直下,一下只剩1.8万辆;5月更惨,仅1.3万出头,同比腰斩还多些。有销售私底下说,那会儿展厅冷清,有时候一天能喝仨茶,不见一个客户进门。
6月份略微缓口气,又爬回3万,可整体还是撑不起场面。今年头七个月,本田整体跌幅接近三成,而整个广汽集团也不过下降13%左右。本来指望新能源车型能拉把手,比如e:NP系列,但极湃1和极湃2上市后反响平平。我表弟之前试驾过e:NP2,说动力倒够用,就是内饰塑料感重,还有导航系统卡顿。“新势力那个大屏幕顺滑着呢。”他忍不住吐槽一句。
最被寄予厚望的是P7,据说研发团队绞尽脑汁做技术升级,可惜目前市场表现还没打开局面——听群友自测,这款P7 7月份零售才200台,上半年最好成绩也不过百十辆。在我们微信群里,有人开玩笑:“别再拿电池包忽悠人啦。”
面对这种局面,公司层面终于动刀换帅,高洪祥接棒执行副总经理。他以前干发动机那块出身,在混动领域算有点名气。有师傅讲,高工对三电系统很熟练,“要是真让他抓技术升级,也许还有戏”。但大家嘴上虽这么讲,其实心里都有数:距离2028年合资协议到期,也就不到三年时间,要想扭转乾坤真不是容易事儿。
不过话又说回来,本地很多老司机还是念旧情,对雅阁、飞度之类情怀满满。有次聚餐时,一个朋友聊起自己2015款飞度,说虽然噪音大点,但小毛病少,加95号标号加惯了,一箱油能跑700公里上下。而且听维修店的小哥爆料,那批次部分车型带隐藏式胎压监测功能,只是在菜单深处,需要特定操作才能调出来,用起来挺方便。不过新款取消了一些配置,让不少老用户颇为遗憾,还有吐槽USB接口位置改尴尬了,每次插线充手机总磕手指缝……
除了产品自身问题外,其实还有养护方面的小插曲。比如今年雨季长,我同事家的皓影右侧反光镜进水返潮,好在质保期内免费更换。但据他说,同批部分车辆出现类似情况,是密封胶条材质选型惹祸。不知道后续会不会彻底解决,小区群里偶尔还能刷到相关投诉截图。
新能源渗透率越来越高已是不争事实,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如今自主品牌新能源占据绝对优势,大多数年轻消费者买第一辆车时甚至直接跳过传统燃油选项。“咱合资厂慢半拍啊!”隔壁楼那个修理工张叔摇摇头感慨,“等觉醒的时候,人家蛋糕吃完啦。”
至于未来怎么走?没人敢打包票。但眼瞅着身边那些曾经稳坐销量榜首的车型,如今却频频传来降价促销消息,不免让人唏嘘。当初排队提冠道的盛况似乎已然远去,而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也折射出现阶段的不确定性。不知几年之后,再提起这些经典,会不会只是饭桌上的旧故事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