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银河E5英国卖车,价格翻倍,配置几乎没变

这几天吉利银河E5要去英国卖车了,直接改叫EX5,还上了个“天价”,英国起步价三十一万人民币,这是真把我看傻了。咱们国内十万多一点就能开上,出国了立马涨一倍还不止。是不是老外的钱好赚,还是吉利觉得咱中国人太便宜他们了?一堆问题没想通,忍不住琢磨这事是咋回事。

我就在想,为什么价格能翻一番?吉利到底图什么?想当高档货,还是怕低价砸了自己在国外的身份?对着配置表看,海外版EX5基本跟咱国内的银河E5完全一样,外观一毛一样,那贯穿灯带还是那么眼熟。说是右舵版,屏幕差了两毫米,副驾驶多了手机支架,说白了就是应付下本地习惯,小修小补。两毫米屏幕差多少,谁能看出来?反倒是副驾手机支架保护了老外用导航的需求,车企这方面考虑倒挺细致。可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些改变配得上价格翻两番吗?

大家都知道国内的竞争火爆,车型一茬又一茬,十万多套餐都堆够了,就是拼谁配置高谁价格低。到了英国这水土不服的不止是车,还可能是定价思路。我们习惯了配置比拼,老外未必在意方向盘加热,雨刷自动这些花活,但英国要是没这些立马就是减配,舆论能炸锅。车企也不傻,该“装”的省不得,就是要让人家觉得不亏。但就算如此,吉利这价格能撑得住吗?这钱在英国可以买个BBA入门款了,谁愿意买你银河E5?

其实,电动车出海碰壁不是新鲜事,车企都知道,这不是光靠表面配置能立住脚,还得看你“水土改造”做得好不好。就像咱做饭,馒头到国外就叫Bread bun了,味道一样,人家吃不吃是另一码事。吉利这次是“改了右舵版”,悬挂系统是否适应英国路况?冬天电池够用不。英国天冷湿气重,电池保温挺要命,国内有个电热毯,英国得来个电池加热功能,听说暂时没改。真要是半年后电池性能掉半截,谁还敢买?

还有售后是硬伤,不是叫个英文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后面找了英伦渠道商,可谁能保证修车数据都能同步,零件及时供得上?车在路上开出问题了,谁负责给你修?这些售后配套要是跟不上,吉利光在官网那个EX5介绍页上“自己说自己好”,老外就能信吗?其实,刚开始去新地方,无规矩不成方圆,本土化这档事,吉利明显没使足劲。

吉利银河E5英国卖车,价格翻倍,配置几乎没变-有驾

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品牌出海到底想要什么身份?是去抢市场,还是做高端标签,给品牌加个欧洲范儿?我看现在咱国产车在国内拼价格,到了国外就想变高端,怕低价牌砸了形象,结果两头不是人。欧洲市场很讲究本土感和品牌辨识度,不是你名字起个EX5、贴个LOGO,英国人就认你。你要是价差那么大,人家会问:“同样的车,我凭什么多花一倍?”这不是简单加个“国际税”就能解决的。

再想一步,为啥国产车不能做到真正的本土化改造?是技术不过关,还是企业舍不得砸钱?国内车厂对本土化这个词到底有多认真?比如,欧洲关于安全、环保要求更高,碰撞标准更严,有些软件、硬件系统都要特别定制。可难道这都得靠海外消费者自己发现问题,等媒体曝光,再一点点调?为啥不能主动提前干好本地适配,把本地反馈作为产品迭代的“主驱动力”?不这样干,每次出海都怕掉坑,每次都只能靠“撑得住”定价。

再说说动力和续航,EX5在国内卖得不错,一出手一个月能破万台。可英国这儿,新能源市场早就有丰田、本田、现代等一堆大厂,IONIQ 5都混得风生水起,很多本地电动车空间大,油耗低。咱们银河E5优势在哪?光靠配置?光靠加速?英国路窄,谁真在意百公里加速六点九秒?再快又开不起来。续航空间上本地车已经够用,小改动还不如全面本地定制。吉利能不能听英国莲花的意见,彻底做一次本土适配,再拿给英国人看?

吉利银河E5英国卖车,价格翻倍,配置几乎没变-有驾

最可怕的是,咱们一直在强调国产车定价偏低,是“被低估”。可你年轻时自卑惯了,一出国就拔高身价,也不顾本身产品力是不是配得上。欧洲市场认标识、认故事、认口碑,你刚到,还没让老外试明白,就敢卖三十万,凭什么?英国人买不到历史,也买不到售后保障,最后只能买到新鲜感,可新鲜感能值多少年?这是所有中国品牌都得琢磨清楚的事。

还有一层意思,中国产品海外高价背后,其实是“试水成本”。进欧洲做市场、建售后、搞品牌营销、买本地保险,全是钱堆出来的。可这些钱到底有没有用在提高车子本身、改善本土体验?不然就是把本地消费者当冤大头,让他们用高价填坑。这种把原来低成本优越感当高价卖,一旦消费者集体觉醒了,谁给你练新车?本地市场长期看,拼的是本地服务体系和技术迭代能力,谁真正用心改造车,谁才有资格坐稳欧洲席位。

吉利银河E5英国卖车,价格翻倍,配置几乎没变-有驾

可能很多人觉得,中国车只要便宜就一定能杀进欧洲市场。其实不然,欧洲市场并不缺便宜货,他们要的是“值”与“适合”。国产车最缺的,是一套针对欧洲用户的真实体验——英国人关心冬天续航衰减、雨雪路安全、数据隐私安全、修理站点覆盖率,这背后跟国内竞争完全不同。吉利这次第一次真刀真枪冲进英国市场,定价如何是一种姿态,产品力如何是一种底色。你不能只靠定价做高端形象,更得靠本地化完善来站住脚。

吉利银河E5英国卖车,价格翻倍,配置几乎没变-有驾
吉利银河E5英国卖车,价格翻倍,配置几乎没变-有驾

很多国产品牌踩过鸡血,拼命说自己“我出海了,我是国际品牌”,其实真正国际化是把本地人在意的细节都做到位,敢于和当地标准正面刚,而不是花小心思搞“配置锦上添花”。车是硬件,也是服务的一部分,今天的“入欧价翻倍”争议,基本能说明问题——中国车企本土化还远远不够,真想做欧洲大牌,不是抄国内那一套就能混过去。

最后,我还想问大家:吉利这次英国“天价”到底能卖多久?国产车企业们准备好应对本地的苛刻要求了吗?是不是只有售后、定制、技术持续本地化,才能在海外真正站得住?你们觉得,国产车出海到底应该靠什么赢得发达国家用户?价格战能不能打得长久,情怀能不能撑起品牌?难题还在后头,这事决定的不只是一辆汽车卖不卖得出去,而是中国品牌在全球能不能有自己的名字。我觉得,不管定价怎么改,关键是你能不能真正为本地用户解决痛点,只有做到了,别人才会用钱包为你点赞。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