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销量低迷,新能源车型惨淡收场引发市场反思

2025年5月第二周的MPV销量榜,活脱脱一面哈哈镜,把各家车企的脸谱照得那叫一个扭曲。

前几名的大哥,还能勉强维持体面,周销量勉强蹭上四位数。

可你再往后遛一眼,嚯!

一半车型销量跌破三位数,这是闹哪样?

冰火两重天,刺激不?

腾势D9重回C位,倒也波澜不惊,毕竟人家是当红炸子鸡。

但细瞅一下,销量榜前五里,除了它,清一色全是烧油的。

赛那、格瑞维亚,这两位老炮儿依然宝刀未老,传祺M8和别克GL8也算守住了基本盘。

看来,在MPV这块儿,传统动力依然是硬通货。

那新能源MPV呢?

岚图梦想家掉出了第一梯队,比亚迪夏、极狐考拉和小鹏X9,虽说勉强挤进前十,可那销量数据,实在让人捏一把汗,六百多和四百多辆的成绩,跟燃油车大佬们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理想MEGA和极氪09更惨,两百多辆的销量,只能算苟延残喘。

单从数据来看,新能源MPV似乎还没真正凿开市场。

当我们一古脑地把原因归咎于“充电桩捉襟见肘”、“里程焦虑”时,有没有可能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症结?

扪心自问,买MPV的图个啥?

空间要够用,舒适性要到位,能拉人能驮货,归根结底,就是图个皮实耐用。

而燃油MPV在这方面,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深厚的口碑和技术底蕴,消费者也更买它们的账。

新能源MPV虽说在智能化、科技感上有所加持,但在最核心的实用性上,真的能甩燃油车几条街吗?

换个角度想想,价格也是个拦路虎。

新能源MPV普遍走高端路线,身价不菲,动辄三四十万,甚至更高。

对于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者来说,这个价码实在有点让人望而却步。

反观燃油MPV,选择面更广,价格也更亲民,更容易对症下药,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当然,肯定有人会振振有词地说,新能源MPV是大势所趋,现在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这话听着没错,但趋势并不等同于现实。

在基建尚不完善、技术还有待精进的情况下,消费者选择更稳妥的燃油MPV,也无可厚非。

再把视线往后挪,榜单后半段,简直是一片哀鸿遍野。

威然、瑞风M3、艾力绅,一百多辆的销量,勉强糊口。

威霆、奔驰V级、别克世纪这些高身价的角儿,也卖得蔫了吧唧的。

奔腾NAT、颐驰06、魏牌高山,直接跌破三位数,嘉际、途睿欧、极氪MIX、传祺向往M8,更是成了难兄难弟,垫底收场。

这些车型折戟沉沙,个中缘由五花八门。

有的或许是品牌号召力不够硬,有的可能是产品定位跑偏了,有的可能是遇到了更强劲的对手。

但归根结底,还是没能搔到消费者的痒处。

就拿那些垫底的车型来说,它们真的摸透了中国消费者的脉搏吗?

MPV市场,早已不是“能装”就万事大吉的年代了,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具辨识度、更精雕细琢的产品。

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国外的设计,或者一味地打价格战,最终只能被市场扫地出门。

回到开篇,MPV市场两极分化,这不仅是销量数字上的落差,更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他们把真金白银掏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喜好。

而车企们,更应该做的,是俯下身子,倾听消费者的心声,而不是闭门羹,自说自话。

毕竟,市场才是试金石,能淘出真金,也能筛掉泥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