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是不是这两年低调到让人有点心疼,GDP排位被“九阿哥”标签揪着,热搜都快找不到声音,亲戚在外地打工的都说回去越来越没劲。讲真的,朋友圈刷到贵港话题,不少人直接点评一句,贵港贵港,名字里就只剩那个“港”字值钱。听得让人哭笑不得。现实确实不容易,但真要翻翻数据,2023两轮电动车整车产量283万辆,直接干到全国第四,硬是成了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名片。有人调侃贵港走上“九阿哥”那条路,其实贵港直接把新能源电动车玩出了花,成为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新牌面。
以前一说广西,大伙下意识想,水果、甘蔗、矿石、陆川猪、外贸工人往回跑,哪里想到新能源电动车还在这里扎根?贵港这波操作确实够冷门。去汽配城转一圈,电动车品牌满街乱飞,哪个不是从这边发货发全国?电动车之都气质,已经稳了。
贵港要真是把电动车做到极致,那这“智造贵港、绿色出行样板之城”绝对妥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贵港那些小区停车场,最近连充电桩都加装了,阿姨大爷出门遛弯都是骑着小电驴。以前老一辈觉得买不起小汽车憋屈,现在换做电动车,一台才两三千,续航能跑到100公里,只要政府补贴一下,再搞点消费券,直接乐疯。
贵港其实才刚刚上道,这条路,其他地级市真不好比。外地同行生产基地分的都很散,贵港直接整合资源,产业带拉出来,全是上下游企业,电机、电控、电池、电器什么都有。像江浙很多厂家搞组装,贵港是全链条,成本直接降到最低,效率提上天。朋友在周边县市做电动车组装,吐槽最多的就是配件要么贵、要么断货,贵港这边全是现货,发货速度甩开一条街。
有些网友质疑,电动车市场会不会饱和了?说句老实话,新能源浪潮才刚刚起来。东南亚、非洲、中东,那些地方交通出行还停留在摩托车,电动车轻便环保便宜,自燃率比汽油摩托整整低了一两个档次。贵港继续扩大产能,加强产品设计,只要能进入东南亚市场,销量数据翻两倍不叫事。
贵港要做全,不只是产能,关键要做成“智能制造”。合肥那套经验其实可以用,蔚来进来,带动上下游零部件企业,市政府扔出专项基金,对重点项目有补贴,有奖励,科技企业扎堆,人才也愿意流入。智能控制系统、车联网、最新电池技术,贵港本地高校赶紧安排专业对口,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电子信息这些,有了人才就有未来。柳州五菱的“人民造车”口碑好,就是用心琢磨了消费需求。
如果贵港愿意尝试“电动车+文旅”模式,和旅游局一起想方案,比如在景区安排智能换电站,游客全城骑着电动车环游,每一次出行都能体验不一样的线路。港口物流也能玩新花样,最后一公里货运用电动三轮,货流运输成本下降,速度提升,整个东南亚都能用这一模式。想象力不缺,贵港就是少个“起爆点”,一旦政策支持到位,还愁带不起风向?
款式问题,年轻用户最看重颜值和性价比。贵港整合设计师资源,推出超有辨识度的时尚款、小众彩色款、潮流改装套件,不怕没市场。有意思的是,身边小伙伴最近都在讨论“贵港电三轮能不能进全国市场”,家里老人运货拉菜、送快递开三轮车,一个村里能用到几十台,价格再优惠点,把售后服务跟上,根本不用发愁销量。
除了硬件,贵港可搞软件创新。比如城市试点“电动车专用道”,通行效率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拥堵每年能减少多少算多少。再像“潮汐充电桩”,上下班高峰自动切换供电,用户不用排长队等位,体验感直接拉满。全国大城市都没做起来,贵港做了就是全国样板,智慧出行的试验田,招牌闪烁,流量不愁。
产业生态,没有科技,没有闭环,转型只能走短路。贵港必须学习城市运营的“套路”,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高校和企业合作、技术研发项目加持,做不到拉高新技术附加值,只能贪图便宜货,最终市场被别人抢走。大家都知道,智能制造才是下一个爆点,AI控制系统、电池回收、智慧充电全部得跟上,贵港要做就做精品,不是只卖数量。
东盟市场,气候湿热,制造工艺如果不能适应环境,终究只能做低端市场消费品。特种车型开发,贵港完全可以变成“出口专家”,工厂跟外贸公司合作,专门做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定制产品,需求永远排队,利润空间大到离谱。产业链完善后,再搞品牌推广,把“贵港制造”打造成国际新名片。
贵港转型不难,电动车产业天然具备规模优势,政府支持、人才补给、市场需求三链合一,这城市想不赢都难。与其坐等时代变革,还不如主动出击。只要肯琢磨玩法,“九阿哥”也能翻身做大哥。广西人骨子里就是能吃苦,有拼劲,新能源风口抢得住,未来怎么定义贵港,全看这一波能不能做得漂亮。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威记陪你聊人文、说经济、探未来。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努力更好创作,祝各位生活一路长虹。如果文章有不妥请及时反馈,会认真核实处理。多提建议多点赞,内容会不断完善,大家一起见证贵港做“电动车之都”,一起见证广西变美!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